家校共育,教育最美的样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郭小妮
[导读] 家校合作的本质是围绕共同的培养目标,进行两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郭小妮
        威海市鲸园小学,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家校合作的本质是围绕共同的培养目标,进行两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有效地作用于教育对象学生,这是建立现代学校教育职责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课程 活动 方法
        今天,面对第二代独生子女群体和新二胎政策的种种冲击,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家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校帮助,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支持。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上,我们着力倡导并构建以“家校共育,教育最美的样子”为主旨的家庭教育“双主导”工作思路。以学校为主体,以班主任团队为依托,由点到面,开发家教资源,拓展活动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集体引领有保障——建设家长学校 。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为此,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具有鲸园特点的《家长学校章程》,通过“输出-输入”的循环交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等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家长学校在我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输出:“彩虹桥”家长学校课程
        我校的家长学校课程命名为“彩虹桥”,旨在通过这一组织,架起家校沟通、亲师协同的“彩虹桥”。
        1.课程设置原则
        其一,坚持“孩子入学”和“家长入校”相结合。一至五年级分层进行“以班主任主讲、以班为单位、以班级学生家长为学员”的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指导多学段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每次学习前,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与家长交流教育信息,做到家校信息同步,有针对性开展课程。
        其二,坚持集中培训和家长自学相结合。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向家长推荐相关家教系列优秀书籍,积极倡导家长利用绘本(低年级)及书本(中高年级),结合有关思考题进行自学,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教师联系,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其三,坚持加强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紧围绕人文德育细化点,结合学生发展状况,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共同娱乐、共同劳动、与父母谈心等亲子活动,密切家庭亲子关系;围绕我校开展的“三风建设促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课题,以和睦家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家庭教育工作更落地。
        2.师资力量培养
        学校精心挑选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当经验、热心于教育科学的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讲师,按时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市、区级培训活动,促进各成员之间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整体素养,充分发挥讲师团成员在家庭教育教研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师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家长课程授课质量。
        3.保障机制护航
        完善落实评价机制。每学期开家长会时,学校还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和建议。针对家庭教育做好“双评”活动,及时交流沟通,切实保障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落实。
        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培养推广典型。

每学期期末,由德育处和家委会相关部门一起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家长、优秀书香家庭,授予证书,并在下一学期的家长学校中进行家庭教育先进典型做法推广。
        (二)输入:家长讲坛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三风建设促养成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在家长会上创设“我的家风我来说”的环节,让家长们共同思考“我的家风是什么?我是怎么用家风来影响我的孩子的?” 通过会后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孝亲”“诚信”“节俭”为主体的家风占全校家庭总数的73.7%,这正与学习开展的礼仪养成教育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将每月最后一周周四定为“家长讲坛日”,每月一个主题,邀请家长进课堂为孩子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每月年级推荐优秀家长1名,利用升旗仪式时间,轮流向全校师生宣讲。这些优秀的家长将自己家中的故事与学生、学校分享,促进了更多家庭逐步重视家风,也将原本单向的家长学校课程变为双向的交流循环,有效地促进了家校合力的形成。
        二、工作设置有重点——开展家校活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与家庭结合实施“双主导”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一)体验:相约周五亲子共读
        每个周五晚上的6:30—7:30,我们都在小会议室进行“相约周五”家校读书分享活动。邀请社会专业人士、知名学者、优秀家长和教师代表,针对教子心得、家庭读书氛围创建等主题,举行每期约20人的小范围读书沙龙。沙龙中,阅读和体验环节并存,个体行为与团体行为同行,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口才和表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家长不再是阅读行为的旁观者,他们也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家庭亲子关系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互动关系也不断拉近。
        (二)指导: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每个学校都有的组织机构,家委会的成员一方面在日常收集来自家长的最真实的声音,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校方,并及时向家长解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以关心大多数孩子的幸福成长为己任,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参与到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中。我们在班级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机制,设立驻校部、义工部、实践部、讲坛部、爱心助学部、阅读推广部,多方面完善家校沟通渠道。
        三、特殊家庭有方法——相约“知心团队”。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的教育思想、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气氛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方向及水平。可是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少有“隐形”特殊需求的孩子。
        面对家长们迫切的教子需求,我们的讲师团和知心团队多次对接,将家长做为另外一个重要的受众群体,借助绘本资源,专门制作了“彩虹桥”亲子系列微视频。比如,专门为离异家庭准备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专门为经历过亲人生死的家庭制作的《一片叶子》《长大做个好爷爷》,专门为孩子身体有些不同的家庭制作的《大脚丫跳芭蕾》。这些视频,我们没有在教室中面对全体学生播放,只是默默地把它们分享到班级网站,为有需求的家长们提供我们一点点的帮助。
        为有针对性的对这一系列微课程视频进行专题学习,我们又反过来利用彩虹桥家长学校时间进行团体辅导活动,亲子共同参与,为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不断努力。     
        让教育关怀人的生命,成全每个生命的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