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6期   作者:王婷
[导读] 当前社会对心理教育这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都不是很够

        王婷
        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716000

        摘要:当前社会对心理教育这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都不是很够,尤其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造成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发生情况有所提高,再加上由于中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这一群体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在中国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下,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教育,而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
引言
        中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展开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其心理需求与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就实际现状来看,部分学校教育思想仍旧驻足在应试教育层面,严重忽略了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开展,致使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若是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加以疏导,定然会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伤害。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过度焦虑和紧张是中小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之一。
        在校园,教师对中小学生施加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压力,在家庭,家长对中小学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望,使得中小学生愈加频繁地出现焦虑和紧张,当内心堆积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多并且无法消化时,中小学生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反复焦虑等症状。另外国内仍有不少家长和教师会采用一定形式惩罚学生,这使得部分中小学生出现恐惧的心理,在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下,中小学生会出现说谎和暴力两种行为。在心理问题的不断积压下,学生的性格就容易扭曲,可能会做出一些危害自己与社会的行为。
        1.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师生关系障碍。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前听话又懂事,自从踏进中小学,就开始变得不听话,难以管理,但对于老师的话倒是唯命是从,这也能间接体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呈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缺乏重视与尊重,随意嘲笑、侮辱甚至谩骂学生,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与理解,使学生形成叛逆的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中缺欠民主、公平的精神。
        1.3家长和老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家长和教师专注于知识教育,而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的农村家长当中,他们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学习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农村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育水平有更大的兴趣,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个人和心理发展采取自然的态度,甚至有些家长都不知道子女在整个学校里的精神健康状况。国家中中小学目前正在努力促进优质教育,实验教育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文化方案的成果,却没有考虑到关于农村学生精神健康状况的指导方针,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加强家校共育促进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深化家校互联的教育观念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家长拥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教师应该负责学生的全部教育与教学,忽略了自己作为家长应该发挥的教育与引导作用。为了弱化学生家长错误的思想观念,及时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工作,教师要善于深化家校互联的教育观念,做好家校之间的教育沟通工作。

比如: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布一份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网上问卷,要求学生家长填写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细致的讲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能够意识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学生家长逐一进行交流,针对不同家长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去。
        2.2完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交流
        上文中提到,我国当前的家校共育形式单一,仅仅通过家长会促成家校合作,且内容主要是讨论学生成绩,缺少对学生品德纪律、思维发展的探讨。因此,完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交流成了促进家校发展的重要一步。为此,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微信群、QQ群等。当前,各类APP的应用非常广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利用好各种软件,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对促进家校交流十分有益。(2)促进家校互访。家校互访即学校与家庭深入了解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措施,家校互访包括家访与校访两种形式。一方面,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家访方式,让教师深入家庭教育的现场,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设立校访日,引导学生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3)创办家校读物。家校读物在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校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家校通讯》等,可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双方合作,资源共享。
        2.3家校互联合作教育模式中实施的措施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叫他们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父母,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儿童成长,无论父母的教育是好的还是坏的,学生都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与父母相处。在家访中,教师首先要发展合作的理念,与家长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即使学生有缺陷,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缺陷,也不可过于责怪父母。教育学生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只有在父母受到尊重、平等对待并与他人协商的情况下,才能使得学生接受。第二项原则是父母指导原则,根据这项原则,许多父母依靠他们的主观意愿和一般经验来教育子女,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和正确指引。在教育科学领域,大多数家长不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模式,很难成为教育者。科学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必须以适当的形式传达到家长方面,如家长学校、家长协会等,在这当中向家长介绍相关的只是理论。为了提高教育的科学价值,必须介绍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最佳做法。在这一指导进程的框架内,教师致力于对所有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和具体的分析。将统一学校的要求与个人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方向结合起来,将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结合起来,确保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得到有效落实和充分发挥。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这项艰巨又繁重的工作需要立足于中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而逐步开展完成,因此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联动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多方力量进行合作,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干预与疏导,从而将不良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海青,张婷,冯艳茹,张磊,乔芳.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家校联动的实践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
[2].实施家校联动模式推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3):57.
[3]戴华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J].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7):52-54.
[4]赵娟,朱祖德,赵婧婷,徐彩意.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联动培养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10):12-13.
[5]王斌.家校联动对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