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娣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我国传统作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供继承发扬的精华不少,但也确定存在着抄袭,虚假,僵化等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作文教学非大改革不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于是,眼下就有了“作文要反映新思维新体验”、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等诸多探索,但总体来看,我认为“个性写真”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作文教学的种种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点,是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煤、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失去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因为“个性”一般是指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结。概言之,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然而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成为应试得分而作,成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成为迎合教师的某种所好而撰...在忙于代他人立言的过程中,失落了对于作文而言本质的东西,即主体的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
强调作文的写真性是改革农村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走不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势,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而理解成“写好作文”,只把“作文”当作“作文”人为地“窄化”“作文”的范畴。教育本来就是培养生命的事业。而生命由分分秒秒,朝朝夕夕组成的。不同生命的活动,构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可以说,生活经历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因为生命个性的不同而各异。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个人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事,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往往在大人的规范和劝诫下,要挑大人们希望他做的事儿来写,这样,在本来就经历不多的小学生身上,就只有几种近似公式化的“范型”可写。如果没有,就只好依赖编造。如敢于承认错误是好的,但许多同学没有经历,就傻想了一件。 难怪在一个班级中竟有四分之一的人作文写自己踢球砸破了学校的玻璃,然后向老师承认错误,老师表扬自己是个诚实的孩子。
对于农村作文教学来讲,学生体验生活较丰富,如果能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表达出来,这种就是写真。 让学生反映身边的真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实现他人与社会的真诚交流。所以,强调作文写真性是改革农村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坚持作文的写真训练,要解决两个问题:1、作文写什么?(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2、作文怎样写?(真实地写, 怎么想就怎么写)。所以,写真作文强调两点: 1.作文材料必须真实。2.表达的感情必须真实。
在山清水秀的农村有许多真实的内容作为材料,在我的家乡传统的节日特别多,这些世代流传的古老的节日有着浓厚的极具特色的丰富的内容,例如端午节,孩子们常起的特早,三五成群结伴去河沟边摘“艾草”,然后将其插在自家的门闩上,据说这样可以驱除邪恶,保平安。更有趣的是中午临近十二点时,家家户户争着挑井水,他们把十二点以前的水称为“午时水”,据说这一天喝了这种水就会少生病,最快乐的是孩子们洗“午时水”,他们光着身子跳进清澈的河水中,尽情地在水中嬉戏,也只有这一天不管玩多久的水,都不会挨骂。因此,孩子们是那么的得意忘形,那么的投入。在农村,还有许多这般的风俗习惯,都是孩子笔下丰富的内容。另外,在这块农村特有的融入孩子情趣与欢悦的田地上进行写实作文,定然会有好收成。在我们的家乡有一年四季的农务耕作与忙碌,学生或多或少帮过家长的忙,种花生,把红地瓜切成片条用太阳晒干,自己做地瓜干;或帮大人晒芥菜做咸菜干,帮大人收稻子……享受果实丰收的喜悦。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都能激发学生手中的作文之笔。我们说语文天生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多少丰富多彩的生活,就可以有多少丰富多彩的作文。
以上这些内容,是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是学生身边的农村真实。生活味道浓厚,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言之有物,并能够流露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感情积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们养成用作文的形式去发现与反应生活。这已经不只是可贵的作文能力,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可贵的学习品质。这才是写实作文的最高魅力。它不但培养了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的作文能力,而且从更高层次上为终身学习,生活与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三》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发现,习作前,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前那片美丽的香蕉园。让学生认真观察园中的一切,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下面是同学们的作文片段:1.忽然,我在一棵香蕉树上上,看到一只蜗牛缓慢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蜗牛走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一连串的问号便在我脑中浮现。2.抬头望着那一棵棵的香蕉树,我忽然发现在一棵干枯的蕉叶上有一粒小小的晶莹而发出暗光的乳白色固体,它只有米粒那么大,这是什么东西呢?会变成小虫吗?我想,变成小虫一定会吃香蕉叶,要不怎么蕉叶会枯了呢?我得去请教我的老师。
以上的作文片段无疑是真实的与自然的。是同学们的眼睛真真实实看到的。这就是写实作文。新《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作文的写真性,强调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与想象写出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作文不应该只从“作文“与”语文“的角度理解,把握和操作,而应该从“发展人”的高度去思索,“写真”是实现这种作文理念的根本方法,也是改革农村作文教学的一个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