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宋元爱
[导读] 如果向学生提出一个具体问题:你内心最喜欢什么形式的语文课?

        宋元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摘要:如果向学生提出一个具体问题:你内心最喜欢什么形式的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都能够替学生进行回答,有趣的形式、轻松的形式、内容丰富的形式等。教师要想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好知识,那么就应迎合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不断解放学生的天性属于关键之处。学生本身的天性是什么?那就是具有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特点。基于此,以下对关于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运用研究
引言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而语文的开展是为了通过识字断句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文学基础。尤其是部编版教材更符合小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但若想让小学生真正融入语文学习中,必须借助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游戏就是其中最好的学习载体。
一、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游戏教学形式,就是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身心发展情况,切实将游戏活动和教学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配合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与合理的教学策略,全面协同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而目前语文课程标准也正式提出:各类语文课程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和当地语文学习条件,真正爱护学生存在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持续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环节,全面激发培养问题意识和努力进取精神,高度关注个体差异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先进学习方式。无论是游戏还是玩,其实属于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真正让学生能够从玩中发现各类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培养出优秀积极的品质和良好的性格。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困在了一个学习误区,认为学生只要能够遵守纪律,保持上课过程正襟危坐地听讲,那么学习能力就提高,这其实属于成人的简单思维。真正让课堂保持积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能简单使用压抑学生自身天性的方式。
二、关于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创设游戏环境
        环境是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游戏环境的创设可以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游戏中。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生字,可以创设各种游戏环境。以“拍”为例,教师将这个字的部首和独体字分开,让一个学生带着标有“扌”的小帽子,大声地说出“我是扌,谁想和我做朋友”,另一个带着标有“白”字的学生跳出来,大声说“我是白色的白,我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样的一个游戏环境会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讲拍这个字”,一旦投入学习中,他们会自然地想到这个游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自我介绍时将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汉字,或者每月更换一次学习委员、课代表,收发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
        (二)善用游戏开展拼音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问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封闭的室内空间不仅限制了其视野的发散,更限制了其思维的发散,很多学生在课上都会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想在自然中愉快玩耍。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则应该将游戏引入课堂之中,充分满足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将拼音教学变成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过程。

在课上教师可以将桌子椅子挪到教室的边上,在中间留出足够的游戏空间,在地上画出与“闯关”游戏相关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争夺战,每个站点都由难易程度不同的拼音题目组成,不同题目有不同分数,要利用所画树状图形来表达站点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前到后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去主动思考与探究拼音知识,促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打造高效趣味课堂。拼音作为一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应分析与注重一年级学生与幼儿园学生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分析,用游戏的方式做好教学衔接工作,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更多的游戏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课堂的趣味性所在,为其日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丰富游戏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卡片”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苹果”“梨”“桃”等各类水果的名称时,教师可以用专门的识字卡纸做道具,粘在黑板画出的大树上,教师读一个,让学生举手从树上摘下对应的水果,并读出它的读音。这样的游戏方式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拼音字母的学习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拼音卡片、生字卡片,然后教师提出游戏要求:教师每读一个拼音字母,比如读到“bobɑ”时,大家就要从卡片中找出来,比一比谁的耳朵灵、眼睛尖,然后再重复一下这个读音,看看谁读得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有效改善教学评价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能为学生拼音掌控与运用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这就要求教师从部编版新教材的特征入手,去思考与研究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与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在哪些方面有出入,发挥创新精神以适应新课改需求。首先,教师应对评价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拼音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应该让学生产生能理解性的记忆知识内容,而非用练习题、抄写训练等完成情况的好坏来强制学生记忆,因此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过程评价上,削弱结果评价所占的比重,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用“我当小小拼音王”“我是小小演说家”等具有比赛性质的内容作为评价项目,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与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求生欲和自尊心驱使下主动融入训练之中,在比赛中赢得好成绩。最后,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即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针对性与有效性,着力打造趣味汉语拼音课堂。
        (五)重视语文素养,渗透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统编教材注重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通过语文要素的训练与编排将其细化并落实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能力点来设计的。在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同时,注重渗透方法指导,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课后练习中也有所体现。
结束语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开展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积极性,推动各类语文知识外延的深入拓展,切实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困难。同时,真正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持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中,提升积极进取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索朗卓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徐向梅.小学一年级识字游戏教学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3]刘淑敏.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教学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4]赵俊杰.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简析(人教版)[J].读书文摘,2019(10):111.
[5]刘丽艳.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游戏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3):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