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芳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中心小学 425000
摘要:现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已经逐渐变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同时只有教师有效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才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所以处于小学阶段的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让自己的教学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以便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培育。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得到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
引言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涉及广泛、能够让学生直接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的学科。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兴趣不浓厚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手机、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向大众传播着各种形象、丰富、生动的内容,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获取快乐的主要途径。在成人的影响下,学生也喜欢玩手机、刷视频、沉迷于各类电子游戏中,这导致学生用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网络传输的内容更能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挤占了原本学习、阅读的时间,所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除此之外,学生进行阅读的课外书籍绝大部分都是作文选一类的图书,难以找到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心理的优秀读物,图书类型及阅读内容单一,总是阅读其他学生的优秀作文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观念较落后,采取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教学形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对情境教学法、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探索,忽视了对阅读情境的构建,局限于教材中必读篇目的阅读,而且还要求学生对词语、段落进行摘抄,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逐渐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依托,没有向学生拓展丰富的、有趣的、有意义的课外读物,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关注,不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总之,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空间,而且阻碍了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提问是一节完整的阅读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提问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对阅读理解有着促进作用。
教师要加强对提问的重视,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探寻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具体情节来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要让问题与学生的认知程度互相符合,以此来引发学生对文章隐藏的内涵进行深层思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地成为阅读课上的主体。例如,在教学《书湖阴先生壁》时,教师先设计了“读完这首诗谈一谈你们有何感受?”这一问题来引发学生对表层情感的思考,通过初步地分析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了解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赞美之情。接着层层递进,教师提问:“诗中所描述的究竟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家,还是一位隐士的居所?”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诗中所描述的环境进行思考,使学生发现诗词里的环境比较适合隐士的性格。然后,抛出启发性的问题:“这首诗的深层情感又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对深层情感的思考,使学生发现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内心淡泊的思想,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理解能力较欠缺,难以深入理解阅读素材。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从多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带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居住的时候,大地上植被葱茏,动物自由生活。请你想象自己乘着时空穿梭机,穿越到那个时代,目睹了课文中的一幕。”此时,学生带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阅读全文,能更深入地感受时间和大自然带来的震撼。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如果那只最后变成琥珀的小虫子会说话、会思考,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化石及化石形成的过程,并展示如今已被人们发现的化石,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在远古时期生物从活体变为化石的过程。学生也可以想象在数百、数千年后,我们的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教师可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创新意识。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想要有效落实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还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精彩且生动的学习氛围。因为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不仅可以在较为轻松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同时其创新兴趣也会因此有所激发。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全面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较高的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阅读基础和认知水平,在把握当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注重构建丰富情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发挥朗读感染作用和适当开展课外阅读四方面来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235.
[2]章永清.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