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李永朝
[导读]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

        李永朝
        陕西省丹凤县蔡川镇九年制学校  726200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对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几个因素中,习惯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在学业上很难有所建树。纵观古今中外学子,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多是学习习惯比较好。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而好的学习习惯也将伴随并影响学生的一生。优秀的语文教师尤其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好了,教师教起来就会感到特别的轻松,学生也能学的得心应手。那么应该培养学生那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哪?我结合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的经验,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一心向学的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一切都与学习联系起来,学生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学生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会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只要学生心系学习何愁成绩上不去,况乎语文成绩?
        二、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每个学生值得自豪的事,可是现实中由于电脑打印的普及,人们写字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不重视汉子的书写,加之多数学校一味追求分数,不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许多学生的字写得龙飞凤舞,无法辨认,潦草的书写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卷面分,同时也影响了阅卷老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还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题、特别是作文的得分,因为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语文成绩要想提高,训练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刻不容缓,同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一条捷径。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上课的效果,语文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解决生字、生词的困扰,同时通过预习学生对教材的内容也比较熟悉了,教师上课时就能节约一定的教学时间,上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势而为的组织教学,师生的合作将会更加的默契,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提高,通过调查,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多数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听课是学生在课堂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学生上课能否专心听讲是学生能否掌握课堂知识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学生只有认真的把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都听进去了,消化了,吸收了,学生才算真正的把知识掌握了。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当时学生记住了,可过段时间也许就会遗忘了,当学生想去再次记忆那些知识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在书上做记录,这种现象是不是我们常常碰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勤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因为即使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没记住或者遗忘了,翻开笔记还可以记忆或者温习,不至于在复习或回顾知识时对着书本发呆,如果没有做笔记就很难再现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可能已经永久的被遗忘了,做笔记能弥补遗忘带来的缺失。
        五、培养学生积极认真思考的习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思考,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只学习不思考那是死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尤其在阅读题中,好多答案并不是可以用原文可以回答的,必须经过学生的思考、总结,然后才能提炼出来。语文学科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离开了思考去学习语文,学生的语文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将会越走越窄,只有积极思考、常思考,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 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六、培养学生读课外书善积累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一个可以对语文知识信手拈来的人,一定是有知识储备的。学生积累的知识从哪里来,单靠课堂学习来的那些知识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所以学生大量的知识来源于课下,也就是课外知识的积累。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积累大量的知识,学生积累的知识多了,提起笔来写作自然下笔如有神了,说起话来自然出口成章,口吐芬芳,走起路来自然让人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七、培养学生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写”,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不让学生多写,想要学生文采出众自然很难了。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多写的习惯,小学生可以从写日记做起,要求学生不一定每天都写但一定要保证质量。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每天都写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学生写得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了,何愁语文成绩上不去。
        八、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 ,”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语文的 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情况下,可选择做一些课外的拓展习题,做一些语文的阅读与理解练习和口语交际练习,进行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等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