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建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 高超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栏目

        高超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子中学 2335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栏目,对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水平;扩大学生阅读面,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等。实现这些要求,需要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探寻、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影响下,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主题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驱动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基于此,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建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引言
        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强化了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完善知识网络的构建,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充分应用,强化了课文教材和课外阅读的联系和融合,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多样性,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出极大的效用。
1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界定
        什么是主题阅读教学,针对这个问题,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探究。尽管到目前为止,教育工作者还未给主题阅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却给出了教学指导。结合窦桂梅老师、刘宪华老师等对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以及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所谓的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整合阅读文本,确定阅读“主题”,师生围绕阅读“主题”进行拓展阅读,通过获知阅读主题、深化阅读主题,提升阅读水平的教学模式。从该内涵可以看出,实施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打破单篇阅读的限制,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主题”的作用下,深入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建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2.1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
        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明确的阅读主题能够对阅读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依据。由于群文阅读涉及文章篇数比较多,因此在进行素材选择时,要注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向性,并采用一定的选择技巧,提升选材的效率和质量。可以根据不同素材的不同表达方式选择阅读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选择文章。教师在选择素材之前,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喜好进行了解,并作为选择阅读文章的依据,确保选择的文章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保障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2.2设计目标,遵循原则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践行的一切教学行为,实施的一切教学策略,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是教师明确教学行为,还可以使学生确定学习方向,便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在组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我首先会遵循学生的语文阅读实际情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以及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阅读文本,为学生们设计出大单元目标,使师生在目标的引导下,遵循原则,有效地进行主题阅读。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教材中展现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经过丽江》这四篇文章。单元导语部分明确地指出,这四篇文章属于游记,作者通过记录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谓,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描述,对人文古迹进行赞美,从而将自身的积极情感寄予其中。
        2.3确立主题,拓展文本
        从上文对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界定可以看出,主题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该模式的关键。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之前,确立阅读主题,不仅可以明确师生的课堂阅读行为,还可以辅助教师拓展阅读文本,将相关的阅读内容整合到一起,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探寻文本主题,由浅入深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材单元导语部分直接点明了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亲情。围绕此主题,教材编写人员选取了从不同角度描写亲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单元阅读主题突出,所以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借鉴教材内容。确定了“最是亲情浓”这一阅读主题。在确定这一主题之后,笔者还以主题为指导,探究不同的亲情类别,选择其他的优秀文章,组建阅读文本,驱动学生大量阅读。比如,针对手足亲情类,笔者还选择了《在乐都大街上我泪流满面》《肩膀上的玉米地》等文章。如此做法,通过对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的细分,使阅读主题愈加细小和明确,为学生指出了明确的阅读方向,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同时,围绕细小的阅读主题继续拓展其他的阅读文本,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理解不同的亲情,实现对亲情的深化。
        2.4整合课程,升华主题
        在确定了主题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了明确的阅读主题之后,教师要将主题阅读教学落实到课堂上,通过整合课程,将学生们带入到主题阅读活动中,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不同的文本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实现对文本主题的认知,通过升华主题,提高阅读效果。初中生受到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接受直观、形象事物的能力较强。教材文本,是作者对自身生活经历的刻画,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场景。立足与此,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的时候,我尝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体验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们通过切身体验,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经验,建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春》为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从多方面入手,刻画了美丽的春天美景。春天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历。但是,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在体验春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春天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尤其,学生们体验到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有着明显的差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在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选定主题,拓展文本,整合课程,使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体验一系列活动,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浅入深地感知阅读文本中的主题内涵,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深刻理解,同时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地丰富阅读量,拓展阅读储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登峰.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9(19):97-98.
[2]徐惠君.浅议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J].新课程(下),2019(03):182.
[3]王丽娜.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分析[J].科幻画报,2018(10):107+109.
[4]张玉红.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5]王建芳.浅谈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8(20):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