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林庆立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

        林庆立
        福建省漳浦县古雷港中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21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设置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模式,让学生能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导;同时教师还要优化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积极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进而增强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探究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现状;物理;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给予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分析并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构建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借助小组讨论、信息化的教学等方式,使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更高。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或者合作完成学习的任务,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由学生;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相互配合、勇于创新和不断的探索。将任务驱动教学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初中学生的成长以及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和意义。首先,任务驱动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紧密,教师可以依托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出适合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应用。
        其次,任务驱动使得物理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和多样,转变了以往教师单一化的讲述模式,而是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索学习的任务;完成学习的目标,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助于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进程[1]。
        此外,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任务和项目;然后让学生根据对应的学习任务,思考并设计对应的物理实验。同时结合课内和课外等多个方面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延伸了学生的物理知识面,使得学生的物理视野得以拓展。任务驱动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要加以重视。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对任务驱动课堂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比较单一的理论性讲解方式,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述,使得学生丧失了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部分教师没有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加上很多物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从学生的思想、情感、应用以及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使得初中物理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难以显现[2]。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需要物理实验的辅助和支持,但是现阶段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学生得不到操作的机会,由教师完成并示范;导致初中学生感受不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不愿意积极主动的思考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清晰的知识框架,对知识的梳理也比较混乱,尤其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物理知识,缺少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的方法。这些都会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阻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也不利于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以及价值等方面还不够明确,在为初中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或者构建学习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导致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积极性不高。同时有些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构建出轻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物理教学的课堂比较固化,学习氛围也比较沉闷,这些都会对物理教学的效率产生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培养中,并没有从学生的思维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出发,为学生设置出适合的学习任务,这就导致很多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目标不够清晰和明确。加上部分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的效率和进一步的发展。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定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为学生设定出适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中,探索并掌握物理知识和内容,增强物理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其需要学生对光的传播原理、传播的方式等有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设置学习的任务,如:探究光传播的方式;怎样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光源,并使用纸片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观察光传播的路径;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这一情景中,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转变了以往枯燥讲述理论知识的模式;使得物理教学更加直观化与真实化。
        其次,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比较多,部分知识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凭借理论知识的讲解,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就难以提升。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构建出真实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微课等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讨论法中,营造轻松和开放的讨论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思路,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学习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结合学习任务,预习学习的内容,并提出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这样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任务驱动也可以有效的融入到物理教学中[3]。
(二)借助物理实验,展开任务探索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作用,物理实验可以将学习中的难点通过真实的现象展示出来,通过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实验的结果和物理知识点。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为学生示范,学生只能被动的观看,自主动手和操作的机会比较少,讨论教学法也难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实验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并观察实验的现象等,掌握物理实验的原理,并提取出对应的知识点,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更高。
比如: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实验的任务,怎样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不同物质的密度?食用油和水的密度哪个更大?为什么?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验的任务和目标,分别测量出水、食用油、金属等物质的密度。提前讨论出实验的程序,搜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准确的记录实验的数据,最终将小组实验的结果以课题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初中学生就可以在探索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并在物理实验中相互讨论和思考;进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极大的提升和发展。任务驱动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实验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创新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物理教学的思路以及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比如:在“杠杆”的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案例或者物品等,从观看中汲取出物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些学习的任务,如:杠杆的作用有哪些?杠杆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设计一个省力的杠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学习的任务进行探索,并设计出杠杆模型。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杠杆的学习中,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者工具等进行创新和改进,激发学生发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撬动比较重的物品或者东西时就会使用到杠杆,尤其在工程建设中对杠杆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需要借助杠杆的原理从下往上运送建筑物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原有的这种杠杆进行创新,部分学生提出将滑轮和杠杆结合起来,在杠杆的一端设置滑轮,就可以快速的将物品输送到较高的位置,节省了人力。还有部分学生提出将两个杠杆配合起来,设置一个两端都可以运送物品的杠杆装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杠杆创新的思路建立成为模型,并进行展示和操作[4]。
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在杠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深入对杠杆原理的探索和认识,并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式,自己设计并制作出杠杆;能够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物理探究中,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的为学生讲述理论性的知识和原理,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探索任务;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的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样初中物理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也会在物理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四)优化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也让学生能够成为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导,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但是如果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比较固定和单一的评价模式,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等,为学生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比如:“摩擦力”教学中加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让学生探索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力测量的方式、摩擦力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在完成实验之后对学习的任务进行总结,最后对学习的过程加以评价。如:学生可以利用玻璃板、木板、毛巾、小车、测力器等,设计出测量摩擦力的对比实验。先使用测力器测量出小车在玻璃和木板上的摩擦力;然后测量出其在毛巾上的摩擦力,最后对几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出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融合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者生活实验等,如:自行车的轮胎设计,刹车等,从生活中探究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师对学生在任务驱动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应用能力、基础素质等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对自己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更好的纠正错误。
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认知、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对任务驱动法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任务中积极思考和探索。这样初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就会更高。其次,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设计,结合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以及小组探索等,使得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延伸初中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佳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09):42-43.
[2]姜兴武.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家长,2021(05):105-106.
[3]姜雪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45):43-44.
[4]朱玉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