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继兰
贵州省兴仁市东湖街道兴民希望小学 562300
【摘要】 基于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法的运用。主要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生活情境,拉近知识联系;游戏情境,激发参与兴趣;实践情境,锻炼动手动脑三种运用途径,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一步理解与感悟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数学水平与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法 教学运用
在课改的深入与落实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随之得以革新。当前,教学情境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知识点的抽象、复杂,此时运用情境法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并且为幼儿创设出较为真实的场景,更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同时调动起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效率的明显提升。
一、生活情境,拉近知识联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教学情境法,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为学生构建高品质的数学课堂。由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特征,可以说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是用于对生活中问题的解决【1】。因此,数学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拉近学生与数学、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应用,以此来深化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比如以人教版中《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需要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其单位是元角分,学会人民币的进率,能够简单的换算。因此,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上布置成一个商店,在讲桌上摆放各式各样的物品,包括笔记本、橡皮、铅笔、玩具等等,并一一对应标注好价格,让学生仿佛置身在日常生活的购物情境之中。而教师为学生发放虚拟人民币,引导学生进行购物,当学生想要买一块1元的橡皮,在没有1元钱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付2个5角,或者1个5角、5个1角,以及10个1角,从而帮助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会换钱与付钱。
二、游戏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游戏始终都是其热爱、喜爱的一项活动。所谓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结合游戏来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形成深刻的印象,由此一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以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既能解放学生的天性,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实现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比如以人教版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课为例,本课为不进位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的顺序,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报团取暖”的游戏,为每位同学身上贴上不同数字的卡片,当教师喊出一个数字后,如“35”,学生就要根据自己代表的数字,去找其他的数字伙伴,加在一起组成35即可,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学会快速的计算,同时增强学生的数感,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好基础。
三、实践情境,锻炼动手动脑
可以说,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法教学运用,是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不足的弥补与优化,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2】。因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操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与消化相关的数学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以人教版《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去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亲自的操作之中,进一步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掌握其对称轴。由此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小组交流与探讨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更加全面理解,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法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高品质的课堂环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与能力。通过数学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不同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生动化、具象化,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之中,更加轻松的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同时,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以便学生逐渐热爱上学习、探索数学知识,从而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法的运用[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2):0360-0360.
[2] 陈孔忠.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