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范秀明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

        范秀明
        福建省三明市 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 3661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就地取材,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思维导图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参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引导、绘制数学学习活动,进而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认识。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有限的思维导图教学资源,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观看有关思维导图制作方法的短视频,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是极高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收获也是较多的。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思维导图教学情境,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思维导图游戏,进而引导小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爱上数学,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情况
        思维导图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数学学习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发现了许多实际问题。首先,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实施效果不佳。教师在实际的思维导图数学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不佳,不重视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甚至部分学生没有把学习注意力放在数学知识探究上,而是把学习精力放在了数学游戏活动上。学生普遍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为目的,快速做完学习任务,而不是在观察探究、猜测检验过程中发现自己适合的学习策略。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就很难在思维导图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虽然有部分热爱数学学习的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是处于独立探索的状态,学生之间合作度较小。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出适合本校开展具体工作的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2.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2.1开展思维导图引导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要引导小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情绪,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可以用开展思维导图引导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数学应用问题“今天小红的两位同学来小红家做客,小红妈妈计划为三个孩子准备一顿美味的晚饭。其中做韭菜鸡蛋的时间需要准备时间2分钟,炒菜时间需要5分钟;做红烧猪排骨的准备时间有15分钟,炒菜时间需要15分钟;做酸菜鲫鱼的准备时间需要8分钟,炒菜时间需要20分钟。那么小红的妈妈一共需要做菜多长时间呢?”,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接着,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该应用问题的理解,来分析问题,进而给出数学答案。学生的计算出的时间会很长,因为学生只是简单的将所有时间进行累加,却没有将时间充分利用,进而给出更加完美的答案。随后,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小红的妈妈同时做几件事情,时间会不会用的更少一些呢?”,进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探究欲望。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当小红的妈妈蒸鱼的时候,她可以去准备其他两样菜,进而节省时间。”,进而使得学生掌握该数学问题分析思路,达到高效教育的目的。这时候有的学生会提出了学习问题“小红的妈妈炒菜用几个锅呢?如果小红 的妈妈用两个锅,那么时间就会更少了吧?”,进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别尝试用一个锅、两个锅、三个锅的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小红的妈妈炒菜的流程图,进而使得学生掌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进而使学生爱上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2创设思维导图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一定的数学思维导图情境中,往往更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小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思维导图教学情境中分析数学知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原理。比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多媒体PPT中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中对数学知识点的描述,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看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地掌握当前思维导图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对比特点,进而理解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画出对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理解思维导图,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结语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乐于自主探索,如果教师可以观察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情节,进而为学生设计出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数学学习方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学生在思维导图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养成借助思维导图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刘宝善.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9,3(10):123-125.
[2]吴奎. 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J].速读中旬,2020,8(12):55-56.
[3]姚远.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9,6(5):133-135.
基金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立项号?TKTX-2026)的研究成果。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