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有效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陈桂琼
[导读] 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科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其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陈桂琼
        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重庆 408214
        摘要: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科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其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科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确保能够更为充分的掌握课堂相关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提升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教案设计,教学情境,小组合作,课后作业五个方面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研究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使学生更为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探讨相关问题,强化学生数学素养,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合理内化课堂所学知识点,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特此进行本次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时,首先需要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师在后期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进而保证教师教学方法应用的合理性,教师在具体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确保能够高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将与混合运算相关的历史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混合运算具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讲解及运算法则,教师通过对混合运算历史进行简单介绍,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混合运算产生更高的兴趣,进而保证学生在学习混合运算时具有更大的信心[1]。此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具体情况,科学设置数学学习目标,确保能够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二、改进教案设计
        为了确保更为高效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认真完成备课工作,针对教学提纲涉及相关问题,确保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在具体设置问题时,需要确保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效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明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各种数学现象,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强化整体教育效果[2]。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科学引进多媒体技术,确保能够向学生更为直观的展示数学知识,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三、设置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需要确保其目的明确,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围绕具体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确保能够使情境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境,确保学生在感知情境时,能够明确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情境创设的具体情况,应用数学语言提出具体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感知数学知识。最后,教师在具体创设教学情境时,还需要确保其合理性与时代性,教师需要基于发展角度进行教学引导,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教师在具体创设情境时,必须与时代发展有效结合,确保学生对其课堂学习内容具有更高的兴趣。
        四、强化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时,需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转变,此时,小组合作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具体应用方法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分组,确保组内成员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探讨,交流学习方式,进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3]。在学生具体讨论过程中,会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例如在开展数学图形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制作长方形,圆形等图形,学生在具体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时,能够对其相关数学知识更为全面地掌握,进而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五、优化课后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能够对其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检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其课堂知识进行科学巩固,实现学生知识储备的合理丰富。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设置作业时,首先需要确保作业的关键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学生反复练习过程中,需要对其题型和练习方式进行科学转变,确保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而保证学生可以牢固把握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还需要确保作业的趣味性,在具体设计作业时,需要确保其题型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式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感受到一定的乐趣,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习题,强化学生数学素养。最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还需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布置[4]。通常情况下,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数学基础,因此其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具体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分层设置作业内容。其中第一层为基础型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层作业主要是面向中等生,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第三层为发展型作业,主要面向优等生,对于该部分作业教师需要适当提升要求,还可以对奥数知识进行合理融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选择作业层次,通过该方式可以使学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高度满足,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提升,保障课堂效率。
        六、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案设计,设计教学情境,强化小组合作,优化课后作业,能够确保合理构建高效课堂,进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高效的参与课堂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收获,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英俊.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 信息周刊, 2020, 000(012):P.1-1.
[2] 王丹丹.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9):P.46-46,49.
[3] 温典兴.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2):83-83.
[4] 包迎春. 探析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