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康棋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四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我认为,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创新的天赋,只不过有的人得到了培养进而能够展现出来,而有的人却因为天赋得不到开发,进而“泯于众”。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对于学生的思维成长进行影响,我们正在帮助小学生用生活化的视角来审视数学,用数学技能来解决生活问题。所以,通过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累加中生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再有任何能力的生成都需要有一个“慢慢的养成过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生成同样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其主科优势,借助其启蒙作用必然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意义 方法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人才成为了支撑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要用新的人才观来审视学生的现实表现,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规划,进而让小学生能够在慢慢的累加过程中不断地发生改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目标与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发生改变,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通过让学生生成学习的要求与兴趣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引领下不断地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需要将创新意识的养成作为主要内容。首先就社会大环境而言,人才的主要能力组成之一就是“创新”,再有学生从“学”到“用”再到“创新”可以展现出学生能力阶梯的变化情况。促使学生拥有成为创客的基础,学生才能成长为我们预期中的人才。
一、意义分析
1、提升教学效果。其实为什么一再推进新课改,但似乎总有现实问题顽固的存在着?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形式”多与“内容”。在我们将创新意识转变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时,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仅形式新、内容也新,不仅仅学生新、老师也新。如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评价标准往往还是“分数”,主导课堂的往往还是“教师”,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有利于改善这样的问题。当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的时候,教师就会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不断地与时俱进,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高效的学习效果。
2、课堂回归本色。小学数学课堂的本色应该是“启蒙性”、“生活性”、“思维性”。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只有“知识性”,能够展现出数学课堂本色的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
其实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创新教学内容,这在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种不同学科进行横向交叉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方法分享
1、应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讲”这一活动的主动权往往在教师的手中,在关注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此加以改变,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而拥有“讲”的权利。此时学生可以自己处理相关的信息,找到问题的节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例如,教师讲授《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从而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名赛车手骑着长方形、圆形、梯形等不同形状轮子的自行车进行比赛的动画,并让学生猜测,谁会取得冠军。接下来,让学生观看动画中的有关内容;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自行车的赛车手获得了冠军。如此一来,这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还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求知欲,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火花。
2、应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作都需要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做中学”是人们提到的最多的话题,而“做”是“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地开展数学实验,引领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目标指向也在于此。基于此,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时,我们要改变教学的方法、调整教学的节奏,进而让小学生有“做”的时间。再有,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期待能够让知识变得直观化,而动手操作的方法恰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以有效培养。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教师不是把长方体的面积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边仔细地观察长方体的特征,一边用彩笔把长方体的对面涂成一样的颜色;有的学生一边沿着长方体的棱,用剪刀对其进行裁剪,一边认真地思考长方体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一边观察长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特点,一边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总之,学生在剪一剪、画一画、算一算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环节中能够进行自主创新。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等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促进对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才具有成为创客的基础,学生拥有创的能力,才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活动主线,不仅仅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本色,还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产生最大的影响,让学生逐渐的生成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晓燕.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03.
[2]陈金龙.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3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