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清
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714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总是感到难度颇大。对此,教学老师就要摈弃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向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思维的方向转变。本文即是从兴趣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合作教学三个角度出发,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否则难以保证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我们知道,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老师的知识传输为主,学生则只能被动性的接受知识。虽然学生自身也能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完全了解,但是并没有真正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自身的思维,所以这并不算是真正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需要在传统数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的研究,而不是等待着老师的传授和教学。所以,只有激发学生自身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花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展开数学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具的辅助进行数学教学。以“直线、射线、线段”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如果直接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时,学生自然缺乏兴趣,而且教师的讲课内容与课本的介绍相差无多,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翻看课本就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而未必需要教师的重复讲述。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手电筒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比如,教师可以直接打开手电筒,这时就会有一道光从手电筒的头部喷射而出,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射线。教师再取出一个手电筒并打开,然后将两个手电筒尾尾相接,此时的两道光向着对立的两个方向延伸而去,这就是直线。最后,教师再将两个手电筒的光进行对照,这就是线段。通过这种趣味化的展示教学,既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又简单、高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要教师多加思考,变换传统的口述式教学方式,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问题教学
学贵有疑,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就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和获取知识,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但是,问题教学需要重视不同问题之间的衔接性和层次性,而不仅仅是随意性的提问,因为这不利于锻炼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不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我们都讲究看3D电影,那么什么是3D?”学生:“就是立体电影,以前的都是二维平面电影。”老师:“没错,其实在我们的数学领域,早就有了关于三维和二维的区分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二维就是平面图形,三维就是立体图形。”老师:“没错,同学们可以说一说,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都有哪些?”学生:“球。”/“正方体、长方形、圆柱体。”老师:“以你们的书本为例,说一说哪一部分属于立体图形,哪一部分属于平面图形?”学生:“书本整体就是一个立体图形,而具体的每一面则属于平米图形。”老师:“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具体关系呢?”教师先是从生活中的3D电影角度进行导入,引入立体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分别,并且通过要求学生进行举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分。最后,教师又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于二者进行思考,继续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学习和认识。
三、合作教学
所谓合作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教学时,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理解,而且还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所以,教学老师需要重视小组合作教学。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合作分组方式进行科学设计。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都是默认的前后桌为一组的分组方式,这样分组虽然方便,但是并不利于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充分性的知识学习与沟通。对此,教师就应当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组,以促进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性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场监督,以此了解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只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就难以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还要这对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将学生讨论结果当中的共同点进行提取,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小组讨论结果当中的不同点,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也是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探究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并不简单,教师需要变革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将知识教学向着兴趣教学、思维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的方向进行转化,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如此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而且也才能够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知识教学的本质相契合。
参考文献:
[1]丁世权.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互动时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1(09):17-18.
[2]郑先明.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5):35-36.
[3]李娜,沈南山.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21,28(0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