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玲
河北省承德县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阶段的学科教育分别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初中物理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规划的更新,需要从多个方面针对教学现状进行改进。为了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需要对初中物理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归纳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初中物理课堂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培养,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建立完善的物理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实现完满的教学成果,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课堂听讲的效率,实现物理成绩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在既有条件下进行改善和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度不一
初中物理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有实践操作环节。在新课改之后,初中物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常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物理实验,对实践操作进行要求的原因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场景化地演绎,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但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失衡现象,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难以深层次的掌握物理学知识。
(二)教学方式不灵活,师生缺乏合作
当前,物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味讲述知识,忽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由于物理学知识的特性,大部分基础概念以及原理相对比较抽象,需要采用独特的教学手段针对教学内容对课堂授课方式加以改进,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但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较为死板,授课方式不够灵活,学生上课状态不积极,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以及授课效果,最终导致物理成绩难以得到提升,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出现教学劣势。
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相较于高中物理来说处于学科教学的基础阶段,主要目的是启蒙作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以及原理,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处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物理学中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物理现象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正与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相契合,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可以为学生讲述物理学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教师在讲述相关理论知识时,先行做一个物理学课堂小实验勾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以提升课堂内容丰富性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为今后物理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开端。
(二)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不应当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比如创建教学情境,通过不同情境将学生引入不同的物理知识板块,一方面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主要借助黑板和粉笔对知识进行摹画,教学手段单一,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教学工具能够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动态化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的生成,从而加快知识掌握的速率。
(三)注重实践操作环节
应当打破传统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不平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为了能够赶课程进度或者快速提升物理成绩,往往会选择“牺牲”实验操作环节为代价,这种选择的弊端就是让学生失去做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仅出于浅层理论的学习,难以更深层的对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过程产生思考。因此,学校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案设计上,应当重视物理实验环节,将实验纳入教学主体,安排合适的课时帮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操训练。
结束语
在新的教学标准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挑战,但无论制定怎样的初中物理教学制度,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都是教学环节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学校以及教师都应当重视物理教学手段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要重视物理实验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新的教学模式替代旧有的教学模式,优化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刚.找准症结 对症下药——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2021(07):138-139.
[2]任文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