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易湘莉
[导读] 新时期,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日新月异

        易湘莉
        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  677000
        摘要:新时期,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观念已经无法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以及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匹配。在这一点上,数学教师应秉盛这样的理念,实现从传统的自己的教学理念,以现代的变化,教学素养教育作为第一权重的核心,探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延伸,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充分和有效整合。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现状;培养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并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特征来设置教学活动。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过程定义为“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造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机械化的特点。而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从长远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发展状况,清晰认知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将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创新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培养朝着数学核心素养方向转变。为了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将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才能保证教育工作创新得到落实。其次,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求,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意识,同时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创新等能力有积极作用。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文化,其中蕴含着严密的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数学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灵活的思维,明白变换的规则,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灵活处理。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无法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也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成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阻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尚未深度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一部分一部分的顺序进行教学,尚未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同时,因教师尚未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这样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三、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信息技术辅助,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发展动力,他们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进行更加专注地投身于社会学习中来,进而可以获取信息更多的新知。

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可将信息技术渗入于课堂中来,发挥其辅助教育教学的作用与优势,以图片、音频、影像等方式,将抽象性的数学学习知识方面加以形象化和立体化展现,从而在激起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兴趣的同时,让他们自己能够提高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数学文化知识的内涵精髓。例如,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因为知识是困难的章节,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定理的内容给学生,教学往往难以得到良好的收益。所以,教师可结合章节进行教学研究内容,依据企业信息管理技术之便,展示“毕达哥拉斯与地砖”的图片,并指引我们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其中直角和等腰三角形的蕴理。然后,教师可以显示“赵爽弦图”,并指导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图片,其中分析了三角关系。最后,教师可与学生一同以代数计算法,推导出一个定理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添加有趣的课堂,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和归纳推理能力,有序的文化结合起来。
        (二)加强生活联系,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所以,在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断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例如,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以照片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和小组成员沟通和交流,找到其中的规律和特征。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如飞机的两翼、建筑的外观、床等,结合生活中这些轴对称图形,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轴对称图形,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从而更好地掌握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初中数学课程的新课改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反映,也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数学逻辑性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提高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在情境中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发展的过程,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除了问题情境,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游戏情境、探究情境等等,无论哪一种情境都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以“正多边形和圆”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使他们通过正多边形与圆关系的学习提高猜想、推理以及迁移能力,笔者首先展示美丽的图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美,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设置课堂问题,即: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你能够借助圆做出一个正多边形吗?以这样的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能够联想到等分圆作出正多边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教师直面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有效的举措来不断完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5):63-64.
[2]何冰.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0):49-50.
[3]杨祯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9):80-81.
[4]蔡美洪.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4):189-190.
[5]丁丁.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33):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