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桥
湖北省孝昌县季店乡季店中心小学 432920
摘要: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借助于个人已知的知识或经验,对客观事物做出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对未知事物进行合理推测的认知活动。随着人们对思维的深入研究,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思维被细分成不同种类,在教育系统里比较常被提及的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深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被着重提出,为了达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各学龄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者付出努力进行探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策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能力的培养是一段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探究之路仍需不断前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系统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问题出发,研究数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形成创新性、灵活性的思维能力,夯实文化基础,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更为严谨的知识系统。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及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通俗理解即为数学的一般定论、公式或模型。数学思维能力,是通过运用已知的数学理论和观点,去认识、理解、解读事物及问题,并开展想象、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学习阶段处于知识习得的初期阶段,也是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一,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其二,数学思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身心、德行、体智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三,数学思维具有组织性和批判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
多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用具之一,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展现出来,利用图形表达文字信息,能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图形,学会用图形简化数学内容,形成形象化思维能力。例如,数学教师讲解“圆柱与圆锥”数学知识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圆柱与圆锥形成的过程,展示如何利用长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圆柱与圆锥,带领学生认识几何体,从圆柱与圆锥几何特征出发,讲解圆柱与圆锥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逐渐明确圆柱与圆锥各面的构成图形,认识到如何求解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具备形象化数学思维能力。
(二)基于问题导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探究精神的存在,使得各个行业领域技术得到了持续地演变与发展,为科技、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探究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合作探究,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向着深层次、系统化学习。从思维本质的角度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即为原有的惯性思维向以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组合而成的数学思维的转变。教师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以“主体角色”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解决过程。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将课本教材知识实现活学活用,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由抽象到具象,数形结合与互换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为基础的定理概念、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需要主观记忆,形成条件反射,才能为后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强有力的条件。然而,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述知识,小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逻辑,就只能光凭死记硬背来记忆定理概念、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过程十分乏味、枯燥,甚至可能出现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教师清楚了解小学生年龄阶段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感官认知和感性认知。其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进行加工转换,变成能实际看到、摸到,能与生活中的已知事物相比较和匹配的形象语言。例如,将数字与图形进行匹配、结合来讲解“角的初步知识”,通过多次感性认知达到记忆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转换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能够为数学教学奠定基础,通过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能够从生活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懂得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生活为基础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手逐步理解数学知识,从生活出发,找到数学知识的规律。同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创新性意见,根据生活中对数学的感触,说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
(五)提倡小组学习、团队合作
“小组学习”是目前小学课堂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课堂方法。小组学习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促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样,将“小组学习”的方法引入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去,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其一,基于小组同伴之间的平等地位,学生在小组中将更乐于沟通、更敢于表达,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其二,基于小组同伴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在小组中将更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向不同观点发出质疑,促进其辩证思考和总结归纳;其三,基于小组同伴之间的团队意识,学生之间形成合力,相互督促,促进整组学生的思维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恰当地选择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模式。借助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够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实际生活,让学生以“数学角度”观察、发现、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正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以便其在未来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虹.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36-137.
[2]杜莺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92-93.
[3]王彩虹.基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浅析[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4]徐晓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
[5]刘旭.基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浅析[J].学周刊,2019(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