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陈银燕
[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陈银燕
        民权县第三小学  河南商丘  4768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将科学有效的导入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渗透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与合作活动中,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创作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创新是时代的发展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创新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作为美术教学的侧重点。学生拥有创造力的基础在于想象力,这是构成创造力的一个基础要素,而美术则是最适合引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媒介,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感性素材,激发学生们的无穷想象,增强其美术创造力。
一、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而言之,即拥有求异创新的意识。这种意识表现出好奇心、想象力、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困难和权威的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看到。例如,有些学生对课本和老师的答案不满意,总想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们不愿意在计算习题时使用和别人一样的方法,总想找到新的方法;他们总是想写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在作文中使用新词新句;他们热衷于小改革、小发明、小设计等,喜欢找出一切的根源。这些都是中小学生有价值的创新意识的启示。
        (二)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不断变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这对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想象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热情
        创新热情是创作者在理解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突出了创作活动进行时的情绪激动、动作节奏的加快和活动的不断推进。创新热情是创造的动力,一旦拥有创新的意识,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让创作者会有不断的灵感源泉和支撑力,促进创作者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享受所做的一切。在艺术的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对一些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国内外的名家有所了解,积极分享一些成功的创作经验,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特别是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效果将更加显著。
二、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式方法
        (一)趣味尝试引导
        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创作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更加新奇有趣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作。例如对泼墨和吹墨的使用,顾名思义,泼墨就是在纸上作画。一开始,学生们没有很好地掌握它,在墨水溅到纸上之前,学生们可以摇晃它。墨水在纸中间形成了一个大蛋糕,是黑色的。“老师,这是什么?”“慢慢想,在这里加几笔怎么样?”在这两个问号中,学生得到了启发。几下,一只毛茸茸的小鸡出生了。吹墨就是在纸上蘸一些墨水或颜料,用嘴吹,而不是用刷子画画。一般来说,线条是用吸管吹墨珠。不仅易学,而且对绘画过程充满了兴趣。同时,“小画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喜好即兴创作,孩子们也在老师的讲解中慢慢地创造出来不同的作品。从几个泼墨作品上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创作中。有趣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以课堂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采用恰当、合理的导入方式展开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课堂导入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觉投入具体的学习活动。要想保证课堂导入活动的科学性与新颖性,教师在课前应准备好导入环节的相关资料,如视频、图片等,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使用多样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自主学习意识,使其更加自觉地投入到相关课堂活动。2.以巧妙地导入激发想象力。成功的课堂是离不开创新和巧妙的引导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除了在他们对某样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因此引人入胜的导入必不可少,这能够帮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故事或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想象力,激活其思维。3.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想象力。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平时没有表现得很出色,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没有人充分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而美术教师应该多用言语上的鼓励,鼓励其将自己的想法勇敢表达出来,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去。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由于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受到潜意识中竞争意识的影响,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他人的肯定和重视。4.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网络资源,保证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成效。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上课以前,教师应在网上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做好教案和教学设计,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与课本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五)以“情境画教学”为抓手,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有人说过:“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觉感知。”这一论断意在强调形象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如此,尤其对小学生群体而言,由于阅历简单、学识浅、认知度较低,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生活现象等缺乏一定的实际体悟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或者引入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特别是通过形象化感知这种手段逐步引领并有效启发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而从厚积薄发中取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比如,在创作画内容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活动程序,而是首先提出如下一则谜语: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的头是圆圆的,眼睛是大大的,身子是长长的,腰更是细细的,同时还有一对长长的翅膀。它飞着飞着,一会儿停在绿色的大草坪上,一会儿站立在草坪周围的栅栏上。到底想干什么呢?原来它是在找“蚊子”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在历经短暂的猜测后,大家终于猜出了它就是“蜻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道:“那么,蜻蜓在飞着时或者吃蚊子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讨论。在这良好情境的作用下,教师激励大家把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拿起笔、动起手来,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结束语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有人懂得去引导他们将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来,美术是一门天马行空的艺术学科,很适合小学生在其中肆意发挥自己的特长,美术老师应该注重的是不断地去引导和刺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其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彦萍.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有效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140-141.
[2]徐念霞.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91.
[3]贾明涛.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20(25):48.
[4]郑蓉榕.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37-38.
[5]王晗绮.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7(04):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