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王刘平
[导读] 高中历史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梳理已学习的知识的专项课程

        王刘平
        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摘要:高中历史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梳理已学习的知识的专项课程,通过复习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采取主题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整合历史知识,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清晰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地历史思维,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新的要求,仅具备基础专业基础和技能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需要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高中是学生基础教育的最终阶段,学生不仅要完成该阶段的课程内容学习,更要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为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当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化以及学习方法的技巧化,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的信息化将教育教学进行整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策略的改变,将教与学进行统一。就我国目前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重分数、轻素质、重课堂、轻课外的教学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尽管高中的历史教师教学水平都达到了我国的教学要求,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依然是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历史学科要进行综合性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教师上课以自己为主体,缺少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历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较少,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更大程度上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完美展开。
二、高考历史复习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必要性
        为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和发展,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和教师对高中学生高考历史复习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而该问题的长久存在直接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为提升我国各学段课程的教学效果,国家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而高考更是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试题的考核方向进行了调整,开始由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变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让传统的高考历史复习的模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第二,重视学生历史知识的背诵记忆,忽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核方向的转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这种转变进行调整,为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打下基础。


三、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3.1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后,教师应该侧重学生复习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的方法并根据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不看教材,凭借自己的记忆对本书的知识框架进行整理,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在学生列出一个整体的框架以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翻看教材来补充自己所忽视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补充,例如一些重难点可以采用红色笔进行重点标识,还未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画圈或打勾,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率,也起到了复习的效果。
        3.2以教学主题为脉络做好复习课教学设计
        知识的简单堆砌和梳理,缺乏思维含量和深度性的高三复习课,无疑是浪费教学时间。笔者认为高三复习课应该是对零散的历史知识点,按一定的主题,进行选择和组合、衔接和融合,深化和提升。高三的历史复习课堂应该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呢?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点:把握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时应注意主题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构建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求的新的知识结构,强调历史横向联系的整合;凸显历史纵向联系的整合。在话题和问题的创设和设计上,应“再现”主题下的真实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历史对话的媒介,使学生深处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感悟历史变迁,探究历史真相,逐渐养成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
        3.3利用多媒体技术梳理历史教学脉络结构
        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以一个单元的全部知识作为复习内容的,这些知识学生也已经基本掌握,但是学生无法很好的把握同一时间段内国内外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关系。高中历史教材总是按照时间以及国家情况进行编排,按照中国和外国这样两大部分去安排,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各自的历史知识,但是二者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出现混淆,二者间的联系无法建立,简而言之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一般情况下属于死记硬背,并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对高中生而言历史复习课也是一种负担,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复习效果变差。虽然说当前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重要,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主复习历史的方法,减轻学生复习的压力,帮助学生奠定历史复习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梳理历史教学脉络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复习历史知识,教会学生灵活掌握历史知识,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供动力。此时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明确历史复习课的主题然后围绕者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思维导图功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时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或者图片文字材料,作为帮助学生回忆以及记忆的辅助资料。
结束语
        为提升学生高考复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不能仅立足于学生历史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关注和培养,借助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和发展,实现对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让高考历史复习也能够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真正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学生落实到位,提升高中阶段的育人效果,助力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珂.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1):26.
[2]顾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新课程(下),2019(06):70-71.
[3]李秀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79):148.
[4]顾晓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读写算,2018(04):53.
[5]周莉.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7(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