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四中学 浙江金华 322200
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除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其各项学习素质外,其在校园生活中的成长发展同样成为初中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初中实现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优化途径。因此,如何通过优化班级管理,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引言
学校对于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持和奉献,作为班主任,往往工作量更大,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他们除了要备课、批改作业、教授课程以外,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生的生活、心理以及学习上。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性格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所以,在新时期下,初中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班级健康发展的需要保障,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班级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把班级管理好了,学校的各方面才会协调发展。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班主任在日常中不断地积累,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道德行为观念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期,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影响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逐渐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修养,制订合适的策略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问题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便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在现实情况中,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仍沿用以前的班级管理制度。但在时代推动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的知识储备以及信息接触领域逐渐提升,原有的班级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成长发展需要。班主任应意识到班级管理方法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其年龄特点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出的管理方法。因此,落后的班级管理方法不仅不能帮助班级管理工作达到班主任的相关预期,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对班主任有效落实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阻碍,是目前局限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班级管理的模式单调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即采用监督管理的模式来催促学生进行被动学习。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没有全面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只采用整体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管理方法让教师感到任务压力巨大,不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虽然班主任会在班会中鼓励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但未能真正地将民主管理的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
三、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耐心倾听,给予理解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并非以自身威严和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而是能够和学生做朋友,成为学生身边的人,有着高效且无障碍的沟通。无数次的教学实践告诉笔者: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么也会连带着喜欢他所教授的那门课程。
因此,教师应当在沟通过程中与学生交朋友,在沟通时耐心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和看法,明确青春期的孩子们想法不成熟是常态,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同时,教师也应当正视学生们的思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教学。班主任应当努力靠近学生们的生活,把自己年轻化,通过学生们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了解和教导。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二)培养主管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及接受能力。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需要管理不同性格的学生,工作压力大。学生若具备较高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比较依赖班主任,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为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效果
初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生活技能和学习经验,具备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依靠自身经验解决相关问题,规范自身行为。但持久力不够,容易半途而废。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拥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健康成长。首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自省”认识自己。也可以定期召开学生评议会,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此外,要与学生共同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增强班级制度的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管理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果。
(四)积极开展阶段性总结活动
为避免班主任主观性过强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班主任可与学生一同开展阶段性总结工作。在总结主题活动中,班主任应发挥自身模范作用,针对该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分析自身相应不足,其后班主任应发挥班干部作用,令其在班主任之后进行自我分析与阐述。在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引导下,学生也可通过发言,说明自身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而通过参考分析彼此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犯下的错误,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更全面的认知。通过班级管理总结活动,班主任利用自我反省环节,消除了学生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师生距离,并发挥自身模范作用,鼓励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省,不仅可以为班级管理工作降低难度,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同样有一定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管理难度逐渐增加,班主任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适应新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合适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既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又要做学生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秋萍.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J].家长,2019(36):42+44.
[2]伍仕卿.关于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方法探究[J].新智慧,2019(36):55.
[3]何秀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措施[J].中华少年,2019(36):290-291.
[4]杨金元.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亚太教育,2019(12):40.
[5]周蕾,马冰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几点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