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王慧梅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学校教育的基础时期

        王慧梅
        临江市建国小学  134600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学校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以及班级生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时期的班主任,需要让学生对小学学习以及班级生活产生良好的印象,并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憧憬。为此,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管理工作多做研究,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同时,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研究,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不管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实施什么样的管理策略,都需要学生的配合。所以,班主任制订的班级管理策略应当既能促进班级的发展,又符合学生的期待。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育方式;和谐关系
        引言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级作为学生平常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场所,班级氛围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造成影响。所以,班主任更要管理好自己所带的班级,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形成一个好的班级环境。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德育意识有待增强
        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也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并没有把老师对他们进行的德育放在心上。学习德育知识困难,不愿意学习是现在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比较难处理的一个地方。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将德育知识的学习放在心上。有的小学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德育学习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开展,如何引起学生对德育知识的重视也是小学班主任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开展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时,老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学生接受各方面的知识教育,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每个小学生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这也使他们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格。所以,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
        学生与班主任一样,都是班集体的构成者。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威压去压制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是要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使学生自觉融入到班集体中。学生只有转变了内心的想法,才会认可班集体,才会发挥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由此,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时,要懂得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
        班主任可以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心服口服”。但是,部分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喜欢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思考,固执己见,不仅没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反而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沟通矛盾。由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与学生合理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心理,做到因人而异。
        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最近的苦恼,然后综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不同的沟通方式。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纸条、信箱留言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想法”,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沟通;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制订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班集体活动。
        (二)打造温馨的班集体
        班主任为学生组织班级交流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默契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学生围绕班级管理建设进行讨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伙伴。由此,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要懂得组织学生开展班级交流活动,打造温馨的班集体。但是,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思考,而是更偏重口头教育。这样一样,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说,学生却时当成耳旁风,毫无参与感。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创设机会,督促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逃避班级劳动,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为了帮助学生改正这一不良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劳动,组织学生进行了主题班会讨论活动,在主题班会中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班级劳动中喜欢哪种行为,不喜欢哪种行为,分别说出原因。学生在主题班会中,说出了自己对班级劳动的认识,认为逃避劳动是可耻的,是不受欢迎的,而积极参加劳动,是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学生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念,增强了对班级劳动的责任感。
        (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教导自己的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先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理出现阴影。老师的工作不仅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所以老师在教导学生时,要尊重他们,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好的性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佩服自己的老师,才能为日后两者之间和平相处创造条件。老师在平常要多多表扬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有人关心和爱护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学生在老师上课时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老师讲的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很难,就会更愿意去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帮互助,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班级中的值日情况不甚乐观,有的小组在值日时尽职尽责,将班级打扫得非常干净,但也有的小组在值日中敷衍了事,达不到班级的卫生标准,如此很容易造成班级的不和谐,也很容易让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对于此,我要完善班级值日规则,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会提出几点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值日不达标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对于惩罚的具体措施,学生可以参与制订,比如有学生觉得如果值日不达标,那就继续值日,直到达标为止,也有学生觉得每一组的值日任务应该进行细分,谁负责的区域出了问题就由谁来负责等。在学生的参与下,新的值日规则出炉,并且,在新规则的实施中,班级中的值日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所以,班主任需要强化规则,让班级有序运行。
结束语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组织学生开展班级交流活动、明确班级奖惩制度、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管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打造了温馨的班集体,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营造了良好的管理氛围。学生在班主任的教育下,融入了班集体,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有了新的思考,树立了责任意识,知道了自己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班集体,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学生不再逃避班级活动,而是转变了思想,成了班集体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巴合提努尔·木拉提汗.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44.
[2]李娟娟.浅析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178.
[3]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8):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