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始豪
深圳市光明区秋硕小学 广东深圳 518106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二者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整合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有效整合;策略
引言: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下面就针对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整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以课堂为主来完成相关知识的传授。当然在教学过程当中德育老师和心理健康老师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就是需要德育老师和心理健康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对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不断创新,深刻意识到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一般都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渗透[1]。最近几年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其他任课老师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的教学当中,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对于小学各个科目的教学的开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老师和心理健康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而是需要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配合,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并在学科教学当中进行有效渗透。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尚未发展成熟。随着成长环境的不同,小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各科目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通过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比如在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日常规则”相关德育教育活动的时候,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规则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然后举一些平时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给学生进行解释和说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当然为了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老师也可以通过反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以逆向的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过马路的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老师可以针对每个小组分享的观点给予一定的指正和补充,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隐藏的不健康思想,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
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融合之外,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举行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对德育教育知识进行有效应用,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认知,并在实践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2]。
例如学校开展的“文明校园靠大家”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在此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文明行为。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不要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课堂上或者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不要乱讲脏话;上下楼梯要有秩序;要爱护校园的公共设施,不随意踩踏和破坏花校园的花草树木,并向大家宣传爱护花草的重要性,对于破坏花草树木的同学要给予善意的提醒。当然针对文明活动当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德育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当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让他们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别人,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整合效果。
三、通过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家庭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与家长的日常德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一个家庭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在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要通过家校合作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家长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为学生营造温馨、自由、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习惯。
当然为了促进在家校合作过程当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老师还可以家长会的形式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并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在亲子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学生跟家长可以进行有效互动,拉近学生跟家长之间的距离,并在亲子活动当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掌握学生平时在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当然培养方案制定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并与老师共同完成。通过老师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当然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整合的过程当中,要着重关注对心理素质特别差,情绪低沉抑郁以及拥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调查和寻找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而且还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家校合作模式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各面,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巧蓝.育人,育心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师道·教研,2020,(7):20-21.
[2]毛银鹤.心育与德育的整合 ——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新课程·小学,2019,(11):218.
[3]唐丽欢.如何充分发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作用[J].语文课内外,2020,
(5):262.
【作者简介】张始豪(出生1965年7月),男,汉族,籍贯广东省大埔县,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德育和科学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