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资源建设转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郐媛媛
[导读] 本文在论述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

        郐媛媛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本文在论述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资源建设当中的应用、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跨界合作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新媒体技术
一、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机构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开通了新的发展空间,寻求了更多的合作伙伴。然而很多人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还觉得比较陌生,他们所认为的新媒体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传播的模式,并且这个概念还是很前卫,可以引起人们兴趣的新的技术和概念。但是其实新媒体无论是在作用,可还是在使用技术上,它都没有严格的定义和界限,它只是宣传和使用时候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媒体技术而提出的新的口号。我们知道的传统媒体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广告、广播、电视等等。这些传统的媒体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讯,也让人们在检索信息、收看新闻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收获。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给人们带来的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方式,人们希望有更多样的渠道和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快捷的找到信息资源、随时浏览最新的信息资讯、实时的参与到与客服或作者的沟通和交流当中。因此,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它使用了当今时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包括移动技术、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等,并且通过快速发展的无线通信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局域网等渠道,以及人们最常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子触摸屏、数字电视等等,这样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富有娱乐性、更能满足人们听、说、读、看、玩等多样服务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因为其具有很多优势,这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技术。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到新媒体技术能够给图书馆的现有工作以及未来发展带来的优势,以及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对读者服务当中提供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它不仅可以让图书馆借助新媒体技术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图书馆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全新的服务理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图书馆可以将自身的馆藏资源以及服务内容创造出符合图书馆自身实际的品牌,并且将图书馆的品牌当做一种营销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推广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进而爱上图书馆,还可以有效的将图书馆的形象和图书馆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图书馆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对图书馆原有的空间模式进行改造和升级,让图书馆打破了传统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借阅场所的限制,要将图书馆整体对外开放,不再有空间与空间的隔阂。让读者来到图书馆的时候可以真正的实现图书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的体验。进行空间再造后的图书馆,不仅可以以创客空间这样的新模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还可以重新给予图书馆全新的价值,进而还可以提升附加值。对于每一个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最重要的核心工作与主要工作,就是对于图书馆内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建设,这里的资源不仅仅包括图书馆自有的馆藏资源,还包括图书馆可以使用的网络资源,以及图书馆在与其他图书馆出版商、数据库厂商,以及社会团体进行跨界合作后,所能够获取到的可用资源。传统图书馆在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只是将图书馆当中的纸质资源进行加工上架,保存修复分类工作。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在纸质资源内容当中来获取信息资源,查找信息资料,而是希望借助智能终端设备来查找数字化资源和电子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在购买纸质图书的同时还要购买数字化图书资源,以及能够将网络上可用的电子资源也充实到图书馆的数据库当中。同时还促使了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电子书出版商、数据库出版商等机构进行深度融合与跨界合作,这样就能够让图书馆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在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的时候,要将所有可用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科学、统一的整合和分类。要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提炼和再加工。这样呈现在老师和在校大学生面前的资源,不再是泛泛的海量资源信息,而是经过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筛查归类后的更具有专业性、学科性、科研性的信息内容。
三、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资源建设当中的应用
        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除了用户的主体地位进行转变,还对馆藏资源的储存和开放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主要是以纸质文献为主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报刊、纸质杂志、一些纸质的文献资料等等纸质的文献资料。纸质资源在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当中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主体地位,并且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走到了人们的身边,并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以及社会各界学者开始发现传统的纸质文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于西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和需要。随之而来的是琳琅满目变化多变的电子图书数字化出版模式。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较,数字化电子图书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的地方电子图书可以是纸质图书的影印版或者PDF版和word版。也就是说,电子图书是将纸质图书原封不动的将电子资源的模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数字化读物将更多的媒介加入到了数字资源当中。在数字化出版物当中不仅仅有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还加入了视频、音频 、Flash动画、互动答题、在线交流等等的心情资源模式。除此之外,新媒体资源还包括了很多互联网信息资源,比如博客、官方网站、自媒体等等。很多企业和团体借助了第三方平台,开展了跨界合作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体验。可以说新媒体资源是数字化阅读推广和普及的主要方式。新媒体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新媒体资源让信息的上传、下载、获取更便捷。同时新媒体还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智能手机端的每一个用户都将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资源的发布者。当用户发现身边的有趣事、新鲜事、感人事、不平事的时候,都可以借助手机通过新媒体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思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中。而上传后的这些信息资源就会及时的发布在平台当中,其他客户端的用户可以及时的收看。新媒体还具有资源多样性、数量海量性的特点,人们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随时查阅实时新闻、查找信息资料、获取情报信息。新媒体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和信息推送服务。新媒体技术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每一位读者在使用新媒体进行浏览、观看、查找、检索、阅读等操作的时候,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和分类,最终分析出这位读者最需要的阅读信息、最想查找的信息资源、最想获取的情报信息。这样新媒体就可以将与这位读者需要和需求相同或相类似的资源推送到读者的手机端。这让读者能够更快速、更便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信息资源。因此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了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用户都认识到了数字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便捷,以及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智能手机、iPad、PC机、触摸屏、互联网等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以及学习资料。因此,可以说数字化阅读方式正在改变人们获取资源资料的途径和方式,并且数字化阅读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图书馆在面对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去应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给图书馆传统的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技术给读者提供更好的读者服务和阅读服务模式。图书馆要寻找和深入了解读者,在新媒体时代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于图书馆所提出的新要求核心任务。只有再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和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和需要来改变图书馆正常的运行模式和对读者服务模式,才能够将读者的需求加入到图书馆对于资源建设的内容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创新的理念加入到图书馆的改革和转型工作当中。这样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过程当中,才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更多层次、更开放性,以及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要从两方面着手开展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建设。一方面,图书馆要将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和运行工作做好。这里主要是指是实体图书馆当中的纸质馆藏文献资源。对于这方面的资源一直都是图书馆宝贵的实体书籍资产,因此图书馆要对这些实体馆藏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建设。另一方面图书馆还要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来完善本图书馆馆藏资源内的数字化资源,并且要对所有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重纸质馆藏文献和数字化电子资源文献要具有合理的分配比例,这样才能够同时将图书馆纸质资源文献和数字化电子资源文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并达到双管齐下的作用和目的。让纸质资源文献和数字化电子资源文献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效果,让两者相互协作,互通有无,互相弥补的方式,共同为图书馆创造最大的价值。让图书馆借助纸质资源和数字化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经费进行采购的时候,应当做到合理的分配和充分的利用。因为图书馆不仅要采购纸质图书资源,还要采购数字化的电子资源,同时还要将多种形态,多种载体,多种媒体的不同形态的文献采购到图书馆当中,这样才能够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才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资源信息,才能够满足读者对于多样化阅读模式、多渠道检索模式、多形态的文献模式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的采购时,一定要提前对图书馆现有的经费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和划分,这样才能够再购买纸质资源和数字化电子资源的基础上,还能够尽量的完善图书馆内的各种形态的文献资源。同时图书馆还要加大与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作,要将第三方知识平台、电子资源提供商、电子资源出版社、纸质出版社,以及其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的跨界合作和相互协作,这样才能够在图书馆自身有限的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还能够借助其他供应商、出版社,以及第三方平台的帮助下能够更丰富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模式和形态,同时还与这些单位共同开展资源共享、资源服务、跨界融合、服务创新等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
    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时候,还要根据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馆藏特色、高校学科建设以及和科研方向建设的特点来自己创建具有本学校图书馆特色的数字化资源数据库。首先,图书馆要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和挖掘,要将能够体现本学校专业特色学科建设优势的文献资源与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统一的收集和分类,图书馆还要发挥图书馆自身的工作优势和操作模式,比如图书馆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专业素养和多年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人员有的是图书馆专业、档案管理专业、信息情报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工作了很多年,具有非常丰富的馆藏资源管理、收集、上架经验的老员工。他们都要发挥出自身的工作优势和专业优势,将图书整理、图书加工,以及图书的再加工处理等优势进行有效的发挥。这样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创建出来的数据库会包含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以及学校专业学科的优势。同时,图书馆还要将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等,加入到图书馆的数据库自荐工作当中,这样就可以将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要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创一个允许上传和发布老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原创的内容的模块。同时要将这些内容也都保存在数据知识库当中。高校图书馆创建自己的数据库后可以更好的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多样性、原创性的交流和学术学习的一个平台。

这样图书馆不仅能够为学校师生提供纸质资源和数字化的电子资源,还可以为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在校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和需要。
        在传统的图书馆日常管理和对读者服务工作当中,图书馆的采购模式是以收藏作为主要的图书文献的采购方式。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采购读书的时候,会将一些他们认为更具有收藏价值,以及更具有学术价值的书籍资源采购到馆。虽然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每一次每一次采购图书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哪一种类的图书资源是受读者喜欢的哪一类的图书资源,外借和查阅率最高这些图书资源也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采购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采购的时候,还是会将一些有名的出版发行社,以及大型的出版发行社发行出来的图书进行采购。因为,这些出版社发行的图书会更具有收藏性,以及会更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对于读者外借率最高或是查找率最高的小说类的图书只会按照经费的一定比例进行采购。因此,在这种以收藏为主要采购模式的驱动下,图书馆工作人员所采购的图书资源不一定会完全符合读者的需求和需要,也并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而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这种传统的采购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转变。图书馆要将读者的需求和需要作为图书馆在采购资源时的主要方向,要将采购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尽可能的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求,这样才会让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让图书馆的采购经费发挥最大的价值。而以读者需求作为采购方向的采购模式,可以将更符合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加入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当中。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采购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学校专业学科设置、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学校科研课题方向等等进行分类。同时,还要向全校的老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采购咨询,将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推荐给图书馆,将他们需要的采购的书目以及文献资源加入到图书馆的采购清单当中,同时还要鼓励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可以将他们认为的优秀文献资源、精品文献资源、专业文献资源,以及他们需要的文献资源推荐给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的采购清单的种类和数目,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于阅读的需求和需要,并且每一次图书馆在采购文献资源之前,都可以将本次的采购资源清单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发送到学校各个系部、各个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手中,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采购工作当中。当有人发现本次的采购信息清单当中有不符合学院建设和读者需求的图书,就可以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申请,那么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可以将这些图书进行删除。同样当在校的老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有自己需要和需求的图书,而没有在这次的采购信息清单当中的 时候,也可以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申请,由图书馆出面来采购这些图书。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在向读者寻求意见,以及读者再向图书馆提出申请的时候,渠道和方式非常的多样化和便捷。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不需要再像以前的工作程序那样将本次的采购清单打印出来,张贴在图书馆的显要位置,也不需要读者将自己的需求和需要通过纸质申请的方式提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完成这项工作,比如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图书馆、QQ交流群、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书馆APP软件、邮箱、BBS等等,都将是连接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有效桥梁。此外,图书馆还要积极与图书出版社、图书供应商、电子图书供应商进行深入的合作和跨界融合,图书馆在与图书供应商进行合作可以满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线下线上的图书展览。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年度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方式定期在图书馆范围内开展线下的专业图书展和综合类图书展,以及精品图书展,新书图书展等等图书的展览活动。同样图书馆还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将所开展的图书展览活动放到线上同步进行,那样读者既可以亲自来到线下图书展来翻阅浏览展览当中的每一本图书,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线上参与到图书馆开展的图书展览活动。同时,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图书馆的线上线下的图书展览活动当中,图书馆还要有效的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及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为每一次的图书展览活动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工作。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图书馆的展览活动当中来,当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看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满足自己需求的图书、自己想要看的图书,都可以将这些图书的书目推荐给图书馆。同样,图书馆要重视每一个读者提交上来的推荐图书的申请,通过对所有的推荐书籍进行收集、整理、查重后,可将这部分图书书目加入到本次的采购文献信息的清单当中。图书馆将采购图书的权限交还给读者,可以更好的帮助图书馆采购读者需要和需求的图书,真正做到了按需采购、按量分配。对于读者需求量大的图书,读者申请数量多的图书,图书馆可以改变原有的购买图书复本量的设置,可以增加购买的数量。比如通常来讲,图书馆在采购图书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借阅量需求,会将同一类图书进行采购多个副本,通常来讲,每一个图书馆采购的副本量是3-5本。但是图书馆将采购权交给读者后,图书馆就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量来适当的改变采购图书的副本量,对于读者需求量多的图书图书馆可以增加副本量的采购,比如由原来的3-5本增加到8-10本,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借阅需求。因此,以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采购的模式,可以让图书馆真正做到将有限的采购经费有的放矢的用在读者最喜爱的图书购买上,能够让购买到馆的图书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四、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跨界合作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经认识到,图书馆的发展与对读者服务单单只靠本学校自己的图书馆是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的,也无法能够做到将馆藏文献做到最大化,以及满足读者对于更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结构开展了相互合作的方式,比如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等,这都是属于将自己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与其他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相互沟通的服务模式,比如馆际互借,它是将几个图书馆进行相互沟,通形成一个完善合理的资源共享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馆藏资源文献提供给所有的图书馆以及所有图书馆面向的读者群体。当一个读者在其中一个图书馆进行图书借阅、资源查找的时候,如果发现这位读者想要借阅和查找的图书,在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内没有,但是在其他已经开展共享合作服务的其他图书馆内有这位读者需要的图书资源,那么这位读者就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向图书馆外借这本图书。而当这位读者完成对于这本图书的阅读后,也可以将这本图书返还给本图书馆,再由图书馆返还给合作图书馆。因此,馆际互借的方式既可以满足读者对于馆藏资源多样性、多种类,以及数量的高要求和高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图书馆在提供文献服务,以及读者服务的时候,即使自己本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中的图书不全,那么也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帮助读者向其他图书馆借阅读者需要的图书。这样既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样可以满足图书馆即使没有足够的采购经费,即使本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并不十分全面,那么同样也可以给读者提供优质的读者服务。而文献传递工作,同样是作为资源共享服务的一个重要服务模式。所谓的文献传递,就是将纸质文献资源完成在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传递工作。传统的文献传递是当一个读者来到图书馆进行纸质文献借阅的时候,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办理借阅手续,并将这本图书输入到读者的借阅证之中,然后读者可以将所见的这本图书带回家进行阅读。当读者阅读完成这本图书后,同样要将这本图书归还到图书馆,还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归还操作后,这本图书才能够重新上架,并满足其他读者来到图书馆借阅这本图书。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需要在接待这位读者的同时,还要对这本图书进行外借、归还、上架、整理等操作模式。而对于读者而言,读者需要来到图书馆才能够外借这本图书,而看完时还要来到图书馆才能够归还这本图书。而文献传递的方式极大的节省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复性和劳动强度,同样节省了读者来到图书馆进行外借和归还的时间和精力。而文献传递的模式也极大的简化了其中的很多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当读者想要外借某一本图书的时候,不需要亲自来到图书馆,只需要在图书馆官方网站、图书馆APP软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面通过线上查找的方式来对这本书进行预约或是外借等操作。而这些操作模式非常简单且容易掌握,只需要读者按照图书馆发布的操作流程步骤,就可以自行完成所有的操作模式。这样当读者找到自己想要阅读需要外借的图书后,就可以自行在网上进行外借操作。为了更好的能够将纸质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传递,读者还需要在个人图书馆内输入自己的详细沟通方式,比如收货人姓名、收货人地址、收货人手机号等等信息。当读者在线上客户端提出外借申请后,就会将申请信息上传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界面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只需要将这本图书找到后就可以安排给这位读者进行邮寄处理。完成这些简单的操作后,读者就可以坐在家里等待图书邮寄到家就可以了。而当这位读者阅读完这本图书后,也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自行将这本图书进行归还操作。如果这本图书还有其他的读者想要阅读,并且在网上进行预约和外借的操作处理,那么读者就可以将这本图书以快递的方式邮寄给下一位读者。而如果这本图书没有其他读者要外借,那么同样这位读者还可以将这本图书以邮寄的方式寄还给图书馆。可以说文献传递的服务模式,极大的方便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资源开放、信息共享的服务模式,可以让各个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满足各个高校图书馆通过花费最少的经费能够购买到更符合更多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而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及服务模式,不仅仅包括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以及文献传递等服务模式,还有很多服务渠道和获取资源的方式需要和等待着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开发与使用,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之间要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各个高校要秉承“为读者服务,资源共享”的理念,积极主动的寻求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够拓宽获取资源、获取信息情报的模式和渠道,才能够为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供更多样化、丰富多彩的阅读模式。各个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共享合作的时候,一定要在资源共享,尤其是信息情报资源这方面做到真真正正的共享合作与联盟,这样才能够将众多图书馆馆藏资源内的信息资源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全面、更统一、更具有集合性的馆藏资源,这样才能够将每一个单个的高校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与集合。各个高校图书馆才能够将集合成来的信,资源的优势对每一个单个的高校图书馆提供资源服务。同样提升单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获取资源信息进行分享和开放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跨界融合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于新媒体网络平台、数字化平台、纸质出版商、电子书出版商、数据库出版商等进行跨界合作。这样图书馆才能融合众多社会机构的资源优势来充实和建设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的时候,能够能够实现馆藏资源的共享性,并且运用其他的数据资源来充实自己图书馆内的资源建设,让本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更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以及更有针对性更有个性化的读者服务。这样才能够让读者提升对于图书馆的认知,激发读者对阅读于阅读的兴趣以及使用图书馆的兴趣。
五、结束语
        对于每一个图书馆而言,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不仅仅是转变了购买图书种类和数量的方式,还将纸质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加入到图书馆首要的工作内容当中。因为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为读者进行服务的时候主要是以资源服务作为核心的工作服务内容。因此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要重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还要意识到资源建设对于图书馆以及对于读者服务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读者而言,大家都希望图书馆在给予读者进行各项服务的时候,不是泛泛的对所有的读者提供一样的服务内容,而是希望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个性化,同时能够将读者的科研需要、个人需要加入到对读者服务当中来。因此,图书馆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将读者的需求和需要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这样才能够深度的了解每一位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和需要。不仅如此,还要针对每一个读者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内容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具有差异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才能针对每一位读者的不同需求、不同专业的需要、学科建设的需要提供定制化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