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伟
河北省定州市孟家庄小学073000
摘要:家校合作教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旨的教育活动,其并非可以在朝夕之间就完成的,需要多方长期的合作配合方能实现。家校合作,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配合,来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教育互动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家校合作;教育教学;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是由家庭和学校以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为了让这个教育合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家长与老师必须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居然是合作伙伴关系,那就要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合作。下面就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校方面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起着主导的作用,为了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学校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家校合作在校宣传
为了有效的加强家校合作,增加教师家校合作意识,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首先,学校应该组织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丰富教师职业素质。其次对培训内容做个人总结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既增长了知识,有加强了家校合作的意识。
2、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实施家校合作,学校工作计划中应该包含家校合作,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用心的去完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教学工作不断的实践,才能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而在工作总结过程中提出来,在大家共同参与商讨后找出更合理的、更合适的家校合作模式。
3、开展亲子亲师活动
家校合作就是为了促进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有效结合,家长与老师共同参与,合作培养孩子。学校开展亲子亲师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有利于增进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家长、学校、老师,三者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4、提高观念意识
部分小学生家长认为,心理教育是学校的工作,最后的教育成果完全由学校决定;部分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关注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需求。同时校方觉得学校负责专业教育,其余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关注。学校以及家长片面性的认识,造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完全忽视,双方都没有及时关注,产生严重后果。面对这种现状,家长和学校都需要重新认识,真正地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在心理健康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学校和家长及时交流和沟通,共同为促进心理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力量。学校方面积极和学生家长联系,让双方逐步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观念的改变是后期合作的基础。
二、教师方面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家校合作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这也是教育教学的要求。
2、化被动为主动
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存在在被动式,我们应该化被动为主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这都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家校合作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更是要求教师发挥主动性,无私奉献的帮助家长、服务家长、服务教育。主动与家长联系,主动指导家长教育孩子,通过主动的去做一些事让家长体会,教师的真诚与无私,从而为营造信任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调动任课教师的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每一门课程对应每一位任课老师,班主任应该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共同参与班级的建设,共同参与家校合作的开展。
班主任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过任课老师的参与,可以解决一对多的形式,从而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可以让任课老师更好的了解班级、了解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参与,班主任可以组织每周的小例会,在例会中了解任课老师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对策。有利于班级的建设,班主任工作原本就繁重,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一位老师负责几位家长的开展工作,这样可以做到工作的针对性与具体性,更有利于家校合作的进行。
4、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
家校合作是一种合作模式,要合作就必须相互信任,这就要求家长与教师必须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家长与教师沟通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做到服务于家长,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在家长会上改变原有的一言堂模式,让家长开口。班上班主任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邀请家长观摩教学,通过这一活动,家长可以直观的理解教育,了解老师。从而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5、有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教师有效的、合理的应用信息网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家访需要还原。最初始的家访就是教师通过亲自上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从而了解学生情况。这样的家访活动虽然过时,但是真实。我们想了解的不就是最真实的吗?所以教师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一定要慎用网络。
三、家长方面
1、全面了解学生,充分信任教师
想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沟通,因此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多交流沟通,沟通是传递爱的桥梁。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如果家长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寻求最有效的指导。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语言要温和,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和关心,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信任教师是合作开展的基础,所以一开始家长就要充分的信任教师,支持教师,要相信教师和自己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
2、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
家长要有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不能还处在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送进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情,学校的责任。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家长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可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家长也要信心,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主动积极参与家校合作
为了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家长必须主动积极地参与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的一股教育合力,老师和教师谁都不能缺少,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家校合作既是配合学校支持老师,更是帮助孩子,成就孩子。
4、联动活动机制
家校合作是关系到家长、学校、学生三方的教育模式,为保证该教育模式的长期发展和持续有效,家长和学校应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活动机制。利用活动来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稳固家校关系,进而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其他形式的活动,将家长聚在一起,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都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另一方面让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促使学生在家也能秉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信心。其次,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心理问题是由于学习不理想、感觉不到成就感和喜悦感,转而将兴趣投放在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更多成就感和喜悦感的方面如游戏、上网、打架等等。对此,家长可在了解学校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逐渐降低这类学生的学习压力,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现在的家长是越来越不容易沟通了,要想得到家长的信任,和他们一起管理好学生,老师们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如果你把家校沟通做实了,做细了,做精了,那么你和家长的相处,如鱼得水,那必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家校共育,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梅德荣.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33):6+12.
[2]梁小玲.家校共育在小学如何有效实施初探[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