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佛山市顺德区桂洲中学 528305
摘要:2014 年,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使以往默默无闻的生涯规划教育因其具有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特别强调,基础教育应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生涯规划成为一时热点话题,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进入各间学校,现已蔚然成风。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意识;策略
但是在现实中,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追求功利主义
新一轮高考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招生制度,“增加学生选择权”,“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生涯规划教育被认为是解决“落实学生选择权”最“可靠”的途径。
而什么是生涯规划教育呢?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进行全面科学的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综合兴趣、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时代特点等,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业、职业、生活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科学的规划。
因此,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激活内在的动力,在追求自我目标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成就感,认同感。
然而生涯规划教育进入学校之后,却变成了一种促进学业成绩的手段。有的生涯规划教育直接演变为制定学期、学年、高考成绩和目标的一种狭隘的方式,变成了班级、学校促进学生提升成绩的一种新式手段,为分数做贡献的功利主义倾向非常明显。
2.职业教育取代生涯教育
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就直接转变为了职业教育,对于生涯教育的理解太过狭隘。生涯教育的内涵很广泛,职业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然而职业规划教育为什么能够取代生涯教育呢?一是因为职业教育操作性强。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很广泛,但除了职业规划之外,对于其他方面往往捉襟见肘不知从何开展。这也暴漏了生涯教育前期,我们在师资方面缺少培训。二是因为,职业教育可以直接对接高考的专业填报,更能直接对接高中的选科走班模式,所以老师们在这方面投入的热情更高。
事实上,生涯规划远远不止职业规划,我们希望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够找准自我,发现自我,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但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更是一个幸福的人。而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呢,职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个人的心理、价值观、人际交往、品质等都应该成为自己自我发展和自我努力的方面,理应在生涯规划的范围之内。
3.泛成人化现象严重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基础之上的个人发展, 而不仅仅是个人谋生、谋职、谋财的手段。学生的生涯规划重在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而成人的生涯规划重在财富积累和风险规避。眼下许多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穿着成人的服装,面临职场考验,无形中让学生形成趋利避害的思维,注重外在的体验而缺少内在的发现。学生只是将职场认知提早到了学生阶段,甚至学着成人的样子修饰自己,要求自己,而抑制少年的阳光率真。
泛成人化的生涯规划,还有一种缺陷是单一了学生的认知。男生认为西装革履就是理想的人生,女生认为衬衫短裙就是理想的形象。
口齿伶俐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要学习的为人之道,这无疑将学生的生涯规划限定在了成人狭隘的认知世界,过早的让他们形成了固定的思路模式,限制了他们多样化的人生追求。
4模式过于简单
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应该伴随学生的终生发展。生涯规划应该有科学的思想指导,严谨的设计思路,合理的量化评估。目前呈现出的是碎片化和活动化的特征。以活动带动生涯规划教育容易操作,学生兴致高。缺点是散点化,不成系统。缺乏系统性的生涯规划教育难以跟进学生生涯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无法从生涯规划的长线上修正自身,片面性不可避免。
模式化过于简单还容易导致重复率高,难以形成特色化,目前许多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都采用班会课、招聘会、生涯讲座的形式,重复率较高,模仿容易,特色单一。学校要想在生涯规划教育上作出特色和品牌了,就必须深植这一模块,打破单一依靠活动和讲座的兴盛,深入到生涯规划教育的肌理中去,打造一个系列的卓有成效的课程。
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常见的误区呢?
一要有正确的思想引领。
生涯规划教育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成就自我。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高中学科教育的附属品,也不是高中教育的补充材料。从宏观上讲,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为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奠定了思想和动力基础,从微观上讲,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上,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因此,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能总是采取边边角角的时间,零零散散的活动,而要从宏观进行设计和开发,立足生涯规划的初衷。
二是有充足的准备。
生涯规划教育对于现有的学校师资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如何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主题和实践,需要老师们先做好思想和知识的准备。生涯规划一般都要从认识学生自己出发,而学生的性格、思想、能力千差万别,目前比较流行的了解方法是量表和调查问卷或者借助心理学上的活动。如何做才能让生涯规划的起点是科学合理的呢?这需要一线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们有知识上的储备。实践中许多老师是借助网上的一些随机的问卷进行基础调查。这是很不严谨的,得出的对于学生的基本了解也是片面和不科学的。
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规划,老师应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和指导,这一方面的系统知识也比较欠缺。目前大部分现象是不论学生给出怎样的规划,教师都照单全收给予肯定,这样生涯规划的指导就流于形式。
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我们既没有统一的教材可以借鉴,课程标准借以参考。老师只有现实的经验没有系统的培训,所以要做好这件事,老师需要储备好相关的知识,尤其是量表一类具有科学数据的知识,避免所有的规划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
三是要有开放的视角。
生涯规划教育并不局限于职业规划,也不是让学生在一夕之间变成大人。如果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生涯规划,将成人世界的成功标准借助生涯规划教育灌输给学生的话,生涯规划教育就会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和成人视角。
用开放的眼光看待生涯规划教育,用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引领学生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路上开放性的设计自己的生涯更能回归到生涯教育的根本。不是衣着光鲜才叫成功,接受平淡也是一种人生。学生通过生涯规划认识到了自我,活得更加从容,人生更加幸福才是成功的规划。通过规划教育将成人世界的残酷和功利性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焦虑当中向物质的生活屈服,成为千篇一律的人不符合教育的初衷。
综上,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符合高考改革、教育改革、现实生活的需要,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实践中难免存在误区,正确认识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充足的师资准备,用开放的视角贯彻生涯规划教育,更符合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