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魏怡红
[导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缺失

        魏怡红
        河北省定州市孟家庄小学073000
        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缺失,不但不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反而会严重阻碍学校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困扰。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做家长的工作,力图通过指导,改变不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统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合力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给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困扰。在这个学期里,八年级办公室接待了大约有一百多位家长。从来访的各位家长身上我总结出一条不同,我们学生家长的素质对我们的教育太不利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我们学校与兄弟学校的巨大的不同点。
        我所发现的家庭教育缺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家庭教育思想偏差影响学校教育
        1.对孩子抱以亏欠心理舍不得管
        在我们接待的家长中大约有40%对孩子怀有亏欠心理。他们或者因为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抚养;或者父母离异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或者因为父母没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生活长期拮据困顿,总是觉得是大人对不起孩子。孩子受家长影响不去面对自己的问题,改正缺点错误,而是认为自己已经很不幸,过多要求自己就是为难自己了,在思想上不求进步,在行动上处处落后。
        2.对学校认识偏差不配合管
        有个别家长受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抱着对学校固有的偏见,总是把自己假想成学校的对立面。凡是学校要求的都唱反调,凡是老师说的都认为是别有用心的。家长的思想严重影响孩子。有的孩子在学校总是把老师看成自己的对立面,老师所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老师表扬,他会认为有目的;老师的批评,他会认为针对自己。学习不努力,劳动不积极,时时处处都和学校积极向上的气氛不相融,致使学校教育被家庭的不当教育破坏。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干扰学校教育
        1.家庭对孩子教育严重缺少一贯性
        有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功课少,要求低,孩子应对自如,家长就认为孩子聪明、优秀,给自己带来荣耀,心肝宝贝地爱孩子。而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功课加深,有的孩子在学习中遇见困难,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面对困难共渡难关,反而过分苛责孩子,给孩子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久而久之,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使孩子不堪重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前途失去勇气,自甘落后不思进取。
        2.对孩子过分溺爱,无原则地顺从孩子
        在我们的学生中,多数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是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无原则地顺从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我们的学生家庭中有电脑的极少,但是上网的孩子却很多。如果孩子是对知识的渴求上网这自不待言,但是绝大多数孩子上网并不是为了查阅资料和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本应该站出来让孩子对网吧说不。但是当老师发现问题与家长交流时,家长的回答竟然都是“不行啊,那样孩子会发脾气,会不回家。”家长的溺爱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好处,反倒纵容了孩子的错误。
        三、家庭教育缺失只养不教
        1.不关心孩子思想,不重视孩子成长
        在我们所接待的家长中有一大部分存在只养不教的现象。每当老师问及孩子在家是否学习,是否写作业,是否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我们的学生家长的回答往往是:我从来没见过他学习,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作业,他也不往家里背书包。

他从小学一直就是这样的。他怎么想的也不跟我说。这样的回答难道不说明家庭教育缺失和家长的失职吗?我们承认在我们招生范围内,确实存在生活困难忙于生计无力管理孩子或者家里超生管不过来的现象,但是作为家长怎么能对孩子不闻不问呢?有多少受忽视的孩子能像人们所说的“树大自直”呢?
        2.只满足物质需求,不关心学习状况
        有的家长,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吃的要比人好,穿的要比人强,用的要赶时髦,就是在学习上从来不去问一下,你在学校怎样啊?是不是很好?老师有没有表扬或者批评你?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送给学校学习就是学校单方面的事,与家长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交钱时不缺就行了。他们既不关心学习也不过问孩子思想,在他们眼里不缺吃穿就是尽到责任了。
        二、提高小学家庭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结合孩子的特点以及合理选择时机,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
        1.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应当注意倾听和沟通。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倾听应当集中精力,切忌似听非听,更不能只是做做样子来敷衍孩子。如果家长手头上正在做要紧的事情,建议跟孩子事先打一个招呼、提醒一下。对于家长而言,总是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事情没有什么要紧,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事情却非常的重要,他的分享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如果此时家长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则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情。试想,如果孩子多次想要交流,家长却不予理睬,那么孩子日后将对此不再感兴趣,更不会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2.对学生给予高度重视和尊重。实践中用尊重语气而非教训语气对学生进行发言,并且尊重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带着教训、训诫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则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对家庭教育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在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并且采用赏识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切忌采取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目前新生代的小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家庭对其娇生惯养,父母、爷爷奶奶宠着长大的他们逆反心理非常的强,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应当注意这一点,否则将会产生极端的教育效果。
        3.正视学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父母应当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全面的认知,对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可以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和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帮助。其间,应当正确认识孩子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诉求,明确指出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而尚存的依赖性以及认知片面性。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事情也应当立足实际,尽可能多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孩子意见或做法有较大偏差时,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并说明理由,使孩子有自我思考和评判的过程。
        4.对关键节点进行准确把握。当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以后,父母应当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可以适当利用一些物质奖励措施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当注意提醒孩子对个人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了解与把握,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日后的努力改变。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切忌一味的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应当帮助其找到原因和自身的不足,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对于学校组织以及自发组织的活动而已,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以及独立精神,这对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健全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并非个人之事,也非个人承担责任。为了能够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家长应当配合学校以及老师做好教育工作。一方面家长应当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学校以及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还应当找到着力点,只有抓好家庭教育、科学引导,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碧容.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新校园(中旬),2016(01):14.
        [2]朱筱娟.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4(36):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