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蒋利娟
[导读] 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

        蒋利娟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摘要: 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低效现象,究其原因,既有教师课程设计不合理、课堂驾驭能力不高,也有学生自控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方面的因素。要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有效备课,注重课前预习,活用多媒体技术,并精心设计练习,重视教学反思,弥补教学失误,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效性?多媒体?练习?反思?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举措来提升实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有关认识和做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之间的配合,而教师教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备课不充分。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前期准备,但是部分教师在备课环节准备不充分。一些教师依然坚持教材中心论,对学情的有效分析不够,特别是针对学生层次差异性缺乏准备,所以无法面对所有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不够,没有领会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在教学中依然追求“知识本位”,这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课堂掌控力不足。课堂教学顺利推进需要良好的纪律和教师灵活处理课堂生成问题,但是一些教师组织课堂秩序能力弱,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针对课堂生成性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也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部分教师依然坚持单一的讲授法,很容易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首先,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效果与学生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小学语文学习需要把读、写、背、记这些基本技能做好,需要学生认真对待扎实落实。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专注度不够,从拼音到汉字书写都存在一些微小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日后的学习;听课方面抓不住重点,容易出现走神分心等问题,影响了听课效果;对于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不重视,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弱;写作方面存在应付和畏难心理等,这些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最终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其次,自制力较差。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既需要学生的持续付出,也需要他们主动参与,克制学习的惰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无论是课上听课,还是课下完成作业,均容易走神分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小学语文实效性的前提
         首先,备课标就是要认真研读课标,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也是语文教材编写、教学的核心依据,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课程教学要求等诸多方面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三维教学的具体目标要求,这是开展有效语文教学的指南。
        其次,要备教材。教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抓手,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教师备教材的过程是结合课标要求明确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进而构建教学思路的过程。备教材使教师能够深度挖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
         (二)注重课前预习,提高听课实效性
        预习是学生有效听课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前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居于核心地位,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做好一定的准备,特别是预习环节,这样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听课、参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才会更强,学生的学习活动才可能有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课前预习。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前预习,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为了给学生具体的指导,教师可以制作导学案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提出指向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准备,如资料的查阅、素材的搜集等。在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准备,结合所学发表见解和认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者的角色作用,注意对学生研讨过程的掌控,保证秩序性和有效性,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讲授法教学,多媒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直观、形象、多样化地给学生呈现知识,特别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也能够根据课堂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补充,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制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件,课件最好将图片穿插其中,但不宜数量过多,要主题鲜明且突出重点。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必要的知识补充,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实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掌控好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需求来应用,切勿滥用,否则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教师直面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教师备课的准确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重视练习的科学性和反思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总结、反思、优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密切配合,使语文教学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周世斌.语文课指导学生预习的体会[J].四川教育,1980(6).
        [2]刘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好家长,2017(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