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陈碧如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以及家长小学对语文的教育引起重视,

        陈碧如
        惠来县东港镇宫兜小学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以及家长小学对语文的教育引起重视,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受到了全社会师生以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快捷、有效地学好语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但当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克服,由于教材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仍然较低。这就需要我们找到问题并努力进行解决,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研究措施
引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承担着建设未来强国的重任。语文作为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对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产生影响,更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挑战。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在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少有其他方面的拓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有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且创意性不足,很难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就需要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以此来提高了语文上课的质量,适合当前小学语文的发展。
        1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处于7岁到12岁左右,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于童年时期,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幼稚阶段。因此无论是从独立性还是从自主性来讲,学生都没有培养出良好的习惯。由于小学生所具备的年龄特点,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来进行听讲,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玩耍,而并不是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与此同时,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小学生静下心来多看书,这对于容易多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因此会导致小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抵触心理,既然慢慢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1.2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不够
        教师对课堂的操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期间对课堂整体秩序的把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否将教学知识较好的传递给学生,进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能力。小学生由于有较强的依赖性,且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年龄差距,且小学生是一个并不好容易把控的群体,教师在课堂秩序或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加上部分教师很多时候并不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只是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课,很少有反思总结的过程,这也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1]。
        1.3农村教学方法单一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因此相应的教学质量也比不上发达地区,教学方式单一化一直都是农村地区存在的严重问题。

加上受到当前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教育从小学开始便片面的强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大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提高成绩而并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的。这便导致很多教师在讲课当中,仅仅只是把语文的学习放在了知识讲解当中而不是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导致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而且很容易造成教学过程的机械化。对教师而言,教学仅仅只是简单地知识上的重复,却没有创新,对教师能力的锻炼也不够,也很难带来教师自身的成长[2]。
        2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实施建议
        2.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学设备相对较差,因此在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限制。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静夜思》这一篇诗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想象这一幅场景,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例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在哪个时间段写的这首诗呀?”“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么样啊?”“能否将这首诗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等等,通过模拟这首诗的场景,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堂。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或者校园内创办一些读书角,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进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带动学习的是教师。农村地区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在课堂里积极引导,做好活跃课堂气氛主体的同时,又需要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从课堂的整体上进行把握,教师需要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以此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更注重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活跃的思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还需要教师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由于小学生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各种无法控制和协调的特征,因此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庞永杰.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小班额教学质量[J].新课程,2020(51):47.
        [2]雒永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小班额教学质量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55-57.
        [3]何桂玲.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8(14):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