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讨论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褚若红
[导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思考

        褚若红
        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  安徽界首  236500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思考,将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分析批判性思维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有策略的解决和实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批判性思维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从以往的学习交流甚至思考模式,逐渐变成现阶段的狭隘的状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工具和手段的有效应用,通过新思想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将信息技术课堂的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对照,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思考的能力。
1 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批判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
1.1环境因素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我国传统的教学因素来分析,每当提到“批判”二字,人们心中总是充满了慌乱感。在进行学习联想和分析时,将批判和人身攻击和无序性等问题画上等号。在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和权威教育是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延伸和拓展。在常规的教学分析过程中,教师慷慨激昂的讲课方式,学生奋笔疾书的学习状态才是大众视野下教学最合理的状态,而这种状态限制了学生的正常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造成了盲目顺从的思维定势,这情况对学生的思考产生了阻碍作用,从而对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过程中的各种能力进行了无效的分析,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测试和考察过程中缺少标准统一化的答案,无法对思维模式和记忆进行有效训练,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应用,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逆其道而行之,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因素
        在进行学生因素的分析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都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进行基础教育过程中,由于总体思维模式的差异较大,批判性思维实施过程中依赖于基础性思维的程度较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能根据某一固定形式进行思维批判,而不能够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批判能力。
1.3教师因素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信息应用过程中,教师容易成为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承担者,而无法将自己的技能进行有效实施。在进行分析过程中,通过片面的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很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问题的有效思考,不关注学生的具体思考过程,无法根据自身给学生的前期理解进行教育教学验收的有关分析,因此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盲点[1]。
2 高中信息基础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意义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过程中,通过问题策略的有效思考,以问题作为主要载体进行有关调整评估,并使得出现的问题拥有具体解决的方案,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问题引导以及常规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对一般性思维的有效运行进行深入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运行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演示和操作空间的有效分析,以信息加工为主要载体,将教育教学活动分为任务驱动型、问题解决型等形式。问题解决型也就是从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或具体需求再到最后的材料素材的有效收集和选择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和解决到最后形成结果的一般步骤。通过反馈评价和修改的模式来对相关问题以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而具体的思考。


        在目前信息技术分析过程中,虽然没有单独提及到批判性思维这方面,但是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评价以及师生之间的互评来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协作和探究式教学来对学生反思的内容进行有效调整和具体思考,通过写作探究模式不断修正学生所思考的出错点,能够提升学生的技能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2]。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3.1营造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模式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课堂模式运行过程中,通过环境研究来对思维训练的实际效果进行重点影响,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对怀疑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合理处理。在进行批判性思维运行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状况产生怀疑,通过怀疑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根据所想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严格的学习环境以及课堂组织的活动来将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具体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和跟踪。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很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浮于并停留在表面,因此还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的过度铺张。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可以对自主思维的训练进行有效分析。通过思维阅读和主体性的集中体现,避免天马行空和无法控制局面的出现,通过教师所创造的良好教学环境和氛围,能够使教学时间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批判性思维运行过程中[3]。
3.2不断提升批判性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
        在批判性思维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和技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进行有效分析,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除了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白做人的有关道理,对学生的学科思维以及核心素养进行主要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信息技术的主人。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梳理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训练思维的载体来进行具体分析。在各种观念和理念的有效运营下,将教学的方式变成灵活多变且可靠的模式,从而加强合作探究和自评互评的有效分析。例如在学习《走进技术世界》这一篇内容时,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技术的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根据现阶段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情况,进行生活情况的对比。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思考具体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和交流来对相关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在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询问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题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观点进行技术的有效分析和批判性教学。
3.3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进行分析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通过批判性思维技能来将各种考核进行有效评估,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分析过程中,通过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来将各种思维技能进行具体标准的集中展现。在进行评价过程中除了应用以往的单一体系之外,还要建立多维的思维评判体系。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批判性理解,对问题的阐述以及最终的推论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效果进行客观自主的评价,根据平台的具体内容来提出符合具体情境,符合问题探究的具体方法[4]。
4结束语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思维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意识。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文案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将课堂的基础知识和教学进行课程标准的整合,培育出符合信息时代的各类要求,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姚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讨论[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5) : 74-75.
[2]陈彤.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信息技术成功之路(上),2017 (1) : 30.
[3]开安.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讨论能力[J].中华少年, 2017 (33) : 77-78.
[4]张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讨论[J].教学技术, 2016 (34) : 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