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梁 欢
[导读]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脊梁

        梁  欢
        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冈镇园头小学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脊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触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对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提高文化品味和陶冶审美情操;对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容易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缺失。
        从国家小学语文教材课程标准改革方案中获悉,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方向,要彰显语文教育的功用性、人文性,增强对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情感教育不可缺失,这不仅是文化情感培育问题,更是对祖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方向的引领。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教育是从思想上引导人、影响人的行为的过程,被纳入人文教育的范畴。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就是触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塑造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如果忽视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那就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缺失了。
        二、培养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提升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情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寓意深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多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培养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轮船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论语》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如孔圣学习之道:“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等富有哲理的朴素词句,不是学习观,不是是方法论?但浅显易懂,让人受益匪浅。不仅适合小学生读,更合适广大的中青年学者读。

你看看,每每读之不也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情感吗?
        三、开展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形式。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要灵活把握,让学习成为孩子们身心愉悦的感受。
        四、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是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情感,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我国当代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国学经典用音乐的形式演绎,情真意切地再现古诗、古文的韵律美。既淡化了读诗时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现代媒介的介入,为国学经典情感教育的一种创新。还有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栏目,也是家至户晓的情感熏陶。
        五、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
        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看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昙花一现。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回归的重要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