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李群丽
[导读]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处于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李群丽
        广东省化州市中垌镇莲塘尾小学,525144
        摘要: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处于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要尝试寻求各种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在渗透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有计划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下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聆听——“听”中悟情
        “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心理学中强调“人的认知往往是从器官中获得的,而认知会影响人的心理”,在教育中,可以用“听”来感悟真情,进而陶冶心灵,“听”是十分具有其感染力的,学生能够在“聆听”中不自觉的与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产生共鸣。
        (1)多媒体演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音频等烘托课堂氛围,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中,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红旗飘飘》、《英雄赞歌》等歌颂祖国、歌颂英雄的歌曲,学生们边读边听,在浓厚的氛围中被邱少云战士的英雄行为深深感动,在烈火烧身的关键时刻纹丝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由此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2)演讲比赛。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健康心理、快乐人生”主题的演讲比赛,“梦想”、“自信”、“责任”、“情绪”、“人际交往”……这些都可以作为演讲的话题,通过聆听身边的同学有感情的演讲,明白各种心理健康的道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倾听中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及时完善自己心理中有偏差的部分。
        二、口语——“说”中释情
        “说”是释放情感、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压抑、不满、烦躁等不良情绪在内心郁结太多、太久,很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主动回答问题。口语交际是一个人思想、心理、知识、人格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大胆表达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释放情绪、交流心得的平台。
        (1)辩论赛。辩论是对真理的共同探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辩论赛,“逆境有利人才成长 逆境不利人才成长”,“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敢说、会说、而且能够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在准备辩论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料,这是一个增长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储备的过程,同时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内涵,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主题分享班会。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分享会,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见闻与感想,比如在学习《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之后,可以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主题开展一期班会,邀请每一位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坚强勇敢、奋发向上的人或事,大家在主题班会中尽情吐露心声,对于心理有偏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改进完善,去拥有强大的内心。


        三、阅读——以“读”怡情
        有学者曾经说过:“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小学语文阅读教材通常是结合中国文化背景、精神文明而选定的,这些文章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涉及到社会、人文、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适当的选择诵读法和默读法,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字运用功底,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怀和感情,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引思,学习其中蕴含的日常生活中健康的心理成长知识,铸造美好的心灵。
        (1)诵读法:比如《论语》,一部具有大智慧的经典著作,阅读《论语》可以修身养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像这种一句句短小精炼的语录,可以采用诵读法,通过大声且有感情的朗诵,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追求,更可以改变我们的品格,去除狭隘与自私,让我们心胸开阔、视域宽广、做人做事大气,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2)默读法:对于一些记叙类的文章,教师可选择让学生默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全身心的投入阅读,潜移默化的受到作者或者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感染,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步伟大的文学著作,记叙了保尔的成长道路,保尔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但是他坚韧勇敢、刻苦执着、宽容诚实,他的身上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健全自己的心理,培养坚强、乐观、无私的精神,珍爱生命,并且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写作——以“写”传情
        对小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作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作文内容为切口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选择合适的作文命题,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写作吐露心声,释放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以写作为载体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感受学生的价值观,及时发现学生初现的不正常心理,并帮助学生疏解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个性化作文教学。“自主”、“真实”、“创新”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关于生活、关于生命最真实、最独特的感受,将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真实的反应在作文中,在“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主题中,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示?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进行作文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自主创作,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同时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体验式作文教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提倡通过科学实验、情境模拟、社会实践、趣味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观察、探讨,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社会、人生、自我的认识与感悟,在“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主题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猜字谜”、“谐音乐园”等文字类的游戏,汉字因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充满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去体验汉字的缤纷美妙,去感受汉字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汉字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以人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追求帮助学生提升理论知识与生活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格、健康个性、审美情趣等心理道德的培养,以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去热爱生活,适应社会、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余红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开心素质教育, 2016(8):61-61.
        [2]曹建彬.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学周刊, 2015(31):89-89.
        [3]顾晓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小学时代(教师), 2010(8):92-92.
        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2(5):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