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杨永焕
[导读] 国家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教育改革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学都要进行变革

        杨永焕
        龙陵县龙江中心小学
        摘要:国家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教育改革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学都要进行变革。其中,小学语文学科可以启蒙小学生的字词水平,也对语言交际和逻辑思维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的语言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逐渐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考察部分。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提出了新要求,教育专家和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起来,加大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用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而言会产生很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水平、个人素养及教学能力都会直接决定学生对于知识的领会程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话语来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切实了解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切实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准确掌握知识、表达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诗歌文章以及故事,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的深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他们是很难对课文的真正内涵进行理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见,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单纯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拥有非常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语言特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1.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责任就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言辞和行动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所以语文教师的言行向学生们展示着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此,教师要做好对于学生的榜样树立工作,尤其是在教学语言方面,小学语文老师要更加注重语言表达,只有进一步规范语言,才能有效帮助小学生形成合理正确的语言表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要合乎规范,才能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阶段,他们对不同语言会产生好奇感,他们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但是缺乏分辨语言好坏的能力,受此影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性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普通话资格证以及专业的教师素养,甚至在语言发音方面也要具备良好的素养。
        2.情感性。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所以对于很多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渗透情感,以期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实质上,语文教学就是带领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所以教学语言也应当融入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使小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小学生的感情能够跟着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通过不断消化和吸收,渐渐掺入自己的感情,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散发出文章中作者传达的情感情绪,触动学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3.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点,即语言的规范和明确。语言的规范主要指的是读音语调的标准、词汇愈发的准确、辐合思维逻辑等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能否清晰准确的使用词汇、规范的讲解普通话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必须要保证科学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的掌握好语言的准确含义和感情色彩,清晰准确的向学生们表达出讲授内容的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除此之外,考虑到小学语文教育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语文老师的教学口语也应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学口语也应该尽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亲切感。而且通过口语中形象、通高速的词汇,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乐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4.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不应是无趣的,语文是一门美妙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更加浓厚。其中语言的描绘更加精准,文采奕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趣味性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见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汇,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灵活使用比喻手段,恰到好处的比喻促使学生更易理解词汇。学习课堂被激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以提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应保证语言的趣味性。但是把握好趣味性有一个难度,教师在提升课堂活跃度时,还需要保持严肃性。做到活跃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好奇心被激发了,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他们乐意参与课堂学习,投入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其思维得到了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5.艺术性。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一种艺术,而口语的艺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用富有创造性的美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感知到语言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的魅力,进而对美具有一定的鉴赏、感知和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通常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运用词语和各种修辞上突显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教学语言要传达出深刻具体的思想意义,这就是内容上的审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6.语言的可接受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是很小的,所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运用简单的语言。教师也可以对那些文章中不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详细的解释。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恰当地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词汇。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地讲一些抽象的词汇,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师的素养,而且还展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正确掌握语言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建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35.
[2]严晓燕.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0(08):87.
[3]王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小学时代,2020(16):68+71.
[4]郎瑞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试题与研究,2020(06):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