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阳亲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说话;鼓励他们,激发发言兴趣;展开合理想象,利用课文资源进行语言训练这几大关键方面,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心得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交流,他们往往不善于交际,甚至非常恐惧社交。若这类学生长期不和别人沟通交流,不仅会导致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关注这类学生,并引导这类学生主动开口讲话,敢于与别人分享交流,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为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基于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好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梳理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些对话的环境,使得学生开始主动对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创设出的这种说话场景是否适应当时语文课堂上的氛围。
例如,在为学生讲述到《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人数,或者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班里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让小组自行推选一位小组长,小组长来引导和带领其他组员进行学习,然后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坐在一起。在此之后教师把《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随后教师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告诉学生,小组长负责将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处理并分配给组员,并且起到一个总的监督作用,帮助小组成员更好的完成阅读任务。比如小组长可以将《鲁滨逊漂流记》分为五部分,然后每名队员负责一部分,要求负责的成员对本段内容进行阅读并且理解它的内容,最后将学习的内容汇总在一起。在完成之后,小组组员分别对于各个部分进行讲解,并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以及想法。教师在每个小组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提问,考察学生们对文章各个部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如果遇到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解决学生们进行阅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慢慢地让学生发现和同学尽心交流的重要性。
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发言兴趣
在对学生展开语文教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于口语技能的训练,教师更应该以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且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下,就会对自己产生自信,开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知识,从而就会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不要吝啬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当他们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给予最大的肯定和鼓励,那么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也会愿意参与到每次的课堂问答之中,长此以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任务。比如对于教学《小书包》这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看书包的图片,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小书包,那么你们知道书包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就会不自主地和同学们谈论,教师可以从班级当中选择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进行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就有可能说:书包可以用来装书;其他同学可能会说:书包可以在下雨的时候用来挡雨等等。这样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建立这种谈论问题的情景,自然就增加了学生进行表达的机会。在这一教学环节后,教师提前设定好提问生字词的环节,将本篇课文涉及到的汉字进行提取,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相互提问生字词,学生在提问同桌的时候就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且加强了和同桌之间的交流,同时被提问的学生能够从同桌的话语中提取有用的词语,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通过这种听说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对于生字的实际掌握情况,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口语交际能力得以发展。最后,一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写训练。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比赛中来,教师让学生们轮流说出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其他同学进行统一听写。遇到忘记了词语的个别学生,老师及时提示后让他坚持完成任务。以这样的听写方式,促进学生大胆发言,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训练中并且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去听和去说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还能能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合理想象,巧用课文资源训练
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教师除了教材所安排的专项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加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锻炼。展开合理的想象,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想象与小学语文课本当中的有趣小故事,让学生心中产生想要了解的兴趣,当有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之后,学生在这种动力作用下就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阅读,进而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所有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这些不断的积累也是会不断的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减轻负担,从而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达到越学越自信的程度,也会让学生乐学,善学。
例如,在讲述到《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一个画面。比如告诉学生:“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轻轻闭上小眼睛,然后想象我们现在是就站在雪地上面,我们每一个人找到了一根小小的树枝,用小树枝当作你的小画笔,想要在洁白的雪地上画画,那么,你们想象出自己能够画出什么样的图案呢?”。这个时候,学生们闭着眼睛,伴随轻柔的音乐,在自己的想象进行画画。在想象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之中讲述自己想象当中画出的画。这样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后,再进行班级之中的简短分享,进一步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学生对接下来的课本内容的学习了也迎刃而解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好好把握统编版教材,不断的实践,通过实践来寻找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适当让学生进行想象,都是有利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师利用这些关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课堂上,口语能力得到锻炼,有所提高,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邹俊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J].江西教育,2020(15):38.
[2]张梦颖.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研究及教学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