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下)   作者:王燕
[导读]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知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

        王燕
        信阳市新县啟福小学  
        摘要:新课标倡导,教师在知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带动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提高,应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获取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围绕着核心素养作为核心,推动教学的开展,让教学得到完善和优化,带动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构建
        
前言: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所谓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是学生在学科学习当中必备的,也是教育开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开展中就可以将核心素养作为核心要素,让教学的开展变得更具意义和价值,让全面育人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得到落实。
        一、鼓励字词累积,培养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当中,文章普遍存在着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特点,是创编者精挑细选的,对学生语言能力和知识的累积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1]。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鼓励学生实现字词累积,让学生的语言输入过程得到优化,带动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当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学以致用,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课程教育效果。
        例如,在讲解《观潮》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实现知识累积,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以自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阅读,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作者在文章当中的语言叙述是非常好的,能够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只要大家有充足的累积,也能写出这么优质的文章!”带给学生一定的信心。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投入到分析当中。比如“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文章当中通过“闷雷滚动”和“隆隆”来对响声进行修饰,使得响声在呈现的过程当中更加形象和具体。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响声形容词实现分类累积,可以分为响声小和响声大,让学生尝试着拓展词汇量,便于学生在后续写作过程当中的有效运用。
        二、引入群文阅读,培养思维品质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资源的拓展和运用[2]。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也可以适当性的实现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良好的锻炼,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课程教育效果。
        例如,在讲解《落花生》的过程当中,文章中主要通过借物喻人这样的方式用花生来比喻做人的道理,充分的展现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在教学开展之后,教师也可以引入主题类似的文章,比如《吃萝卜的启示》、《小草》,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此过程当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异同点,教师就可以加强思维导图的引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真正的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培养。
        三、拓展课程资源,培养文化品格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中往往蕴含着非常多的文化因素,这些内容是值得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挖掘的,对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拓展,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变得更高,有助于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的落实。
        例如,在讲解《暮江吟》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可以在课前借助互联网、书籍等等对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相关资料进行获取,让学生可以对古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情感更好的进行体会。而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尽量为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课堂的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深入其中,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古人的思想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格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打破学科限制,培养审美情趣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尽量的打破学科的限制,带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3]。在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美育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挖掘,达到理想当中美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的过程当中,作者在描写桂林山和漓江水时运用到的词汇是比较形象和生动的,充分的展现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究竟“甲”在哪里。所以,在学生基本对文章内容产生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静谧的音乐,让学生根据作者在文章当中的描述对桂林山和漓江水的景致进行绘画,让学生更好地欣赏桂林山和漓江水之美。在绘画完毕之后就可以进行介绍和展示,让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交流,在无形当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真正的实现核心素养在阅读课堂教学当中的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围绕着核心素养,能够推动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可以从鼓励字词累积、引入群文阅读、拓展课程资源、打破学科限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得到良好的培养,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课程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银鹏.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学周刊,2021,(13):139-140.
        [2]汤燕.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28):39-40.
        [3]吴秋菊.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28):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