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佩
克州中心幼儿园 845350
【摘要】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了让他们能进一步理解相应的科学原理。我们引入了科学绘本教学,利用绘本“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当有孩子们难以理解的科学原理和现象时,教师会运用绘本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关概念和事物的延伸,让幼儿通过阅读,思考和操作挖掘到真正的科学价值。
【关键词】科学活动; 科学绘本; 幼儿; 幼儿年龄段
3-6岁幼儿正处于阅读能力的早期阶段,对于文字符号和图画特别感兴趣。科学绘本则用图画和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故事,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可以帮助他们更生动的理解科学知识。幼儿园在2020年成功立项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园本实践研究》的课题,科学绘本也成为成员们探究挖掘的一部分。大家在实际活动中群策群力,共同探索科学绘本的运用与实操,使科学绘本在科学活动中大放异彩。
一、优选适合幼儿的绘本
现在市场上的绘本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在众多绘本中,科学绘本的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科学绘本在绘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少,到底什么样的绘本更适合幼儿阅读和探索,选取的内容则显得尤为重要。
1、选取绘本,内容富有趣味性、科学性。
在科学绘本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首先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从幼儿的生活入手,注重科学绘本的生活化、趣味化和游戏化,让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边探索,边操作。科学绘本《一粒小种子的成长》,书中将一粒小种子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一直到最后回归土壤又开始一轮回。有趣生动的画面,激起孩子们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甚至去亲身体验种子成长的实验。
2、选取绘本,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教师在给幼儿选择科学绘本时,必须结合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来选取。小班幼儿选择的读物,画面背景要清晰、内容简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源于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班孩子选择的读物,可以有一定的情景语言,让孩子通过阅读深入发现绘本故事中的秘密,并愿意去展开实践操作。给大班孩子选择的读物,可以以动植物为主,也可以来源于孩子生活中或带有科学原理的实验性绘本。在绘本故事中寻找具有探究意义的段落,深入到实践操作中。
3、选取绘本,应贴近幼儿活动主题
教师在给幼儿选择科学绘本时,还应贴近活动主题。尽量选择有利于探究性、情景性或故事性的科学绘本,以绘本为背景开展相关知识经验的探索活动。例如在中班主题教学“颜色变变变”中,我们借助情境性较强的科学绘本《小黄和小蓝》,引导幼儿观察小黄、小红和小蓝,从而进行自主混色实验,直观地展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对于一些认知类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把科学绘本与教学活动相融合,使内容丰富的绘本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活动更加有趣,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学习。例如:科学绘本《冬眠的动物》与中班教案“动物如何过冬”进行整合,加深孩子们对动物的认知及生活习性的了解。在主题教学中,时常还会碰到一些难以讲解或者幼儿不易理解的科学现象,对于这些科学知识的解读,我们会借用科学绘本,选取绘本中适宜的内容解释相关科学现象,对教材里相关联的科学知识进行补充,从而解决其中的问题。如:主题教学活动《纸》中的“纸花开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有助于幼儿理解科学原理,对科学活动感兴趣。通过对绘本中一些自然资源、科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的了解,让幼儿感觉到科学的神奇,进而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学习兴趣。
二、借助绘本,自主探究。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和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同时也要敢于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启发想象力。科学绘本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借助绘本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探究科学现象。
如在科学活动纸花在水中开花的探索,我们让孩子们把不同材质的纸花叠起来,当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纸花一起放入水中时,花瓣会以不同的速度张开。厚纸的纸花开的较慢,而薄纸的纸花则会开的较快。像纸巾和皱纹纸这种具有吸水性强的纸,遇水则会下沉,却无法“开花”。在孩子们不断的探索中,他们还发现:花瓣用力折,打开的速度也会慢。还尝试了不同形状的花瓣在水中的“开花”情况,孩子们都会把这些发现以故事的形式和同伴讲述、交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将自己的实验操作利用记录表和图画形式不断积累起来,在阅读区里制作成一本本科学小绘本,让更多的同伴去发现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科学绘本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助孩子们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科学现象和一些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来,通过切身体会来感知相关的科学原理和奥秘。教师应顺应幼儿兴趣点,以兴趣为契机生成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在区域中开展“发豆芽”的实验,先通过家园合作方式让幼儿了解豆芽来历、用途、形成过程等。教师在活动前给幼儿观看发豆芽的视频资料,将绘本中的豆芽发芽示意图打印出来贴在自然角中,提供操作工具等。有了前期经验,孩子可以通过水培、土培亲手参与种植、培育豆芽,从头到尾观察发芽情况,直观的感受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除了水培黄豆,我们还通过红豆、绿豆等不同豆类,让幼儿一起观察其中的变化。孩子们提出并解决了很多问题,对于种植活动乐在其中。同时除了实验操作外,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三、利用绘本,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合理的利用科学绘本,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让孩子阅读。科学绘本巧妙地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科学绘本中,这让孩子们深刻的感受到绘本的魅力,更为他们快乐的学习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会经常对一些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进行解释,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大部分幼儿对教师语言的解释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科学绘本,利用其生动的图画,标记或其他符号,让幼儿感受和理解文字,同时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比如在生活中,人和动物都会排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成人来说屎、尿、屁实在难以启齿,可孩子偏偏对此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科学绘本,结合生活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让幼儿通过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和讨论,将绘本和探索活动相结合。指导孩子认识动物所吃的食物与他们所排泄的粪便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加以解释,动物根据他们吃的食物分为食草、肉食、杂食和腐蚀性四种。并解释草食性的动物以植物和水果为主,粪便不太臭;肉食性动物专门吃肉,粪便比较腥臭;杂食性动物既吃肉也吃植物,排泄物也会比较臭。教师将书中的动物一一列出,让幼儿将书中的动物归类成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三类。通过这样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借助绘本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丰富科学知识,调动阅读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
四、绘本教学中的有效延伸
3-6岁的孩子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想让孩子获取到更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应该从课堂走到课外,深入到生活中。这就要求老师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空间,以生成后续的有价值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后,当孩子们对科学活动有一定了解和经验时,对绘本活动感兴趣。我们可以在科学区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孩子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孩子们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猜测、构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手制作科学绘本,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还可以制作简单的调查表和观察记录表,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分享。其次,还可以在科学区给幼儿推荐好看的科学绘本,通过亲子活动让孩子来演绎科学绘本,家长可提前和幼儿一起探讨、交流绘本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一起准备演出的道具、服装进行排练。通过演绎绘本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团结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加深了孩子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绘本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巧妙运用,它很好的辅助老师教学,以更直观、生动的图画帮助幼儿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是科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把握幼儿身边的科学知识,让他们通过阅读、探索、思考和操作,去感受科学的魔力和它带来的快乐。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林 余治莹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4-1
[2]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7-9
[4]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