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青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
摘要: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到图形资源的运用价值,通过图形运用可以让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直观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实现思维逻辑的发挥。研究指出小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答时主要观察到某一事物的一点或者是一方面,未能对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和精准地解答。所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通过直观符号图等运用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所以本文分析数学教师运用图式导学的具体策略,鼓励小学生运用图式解决并突破课程重难点学习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师;图式导学;探究平台;小学生;突破难点
前言: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关注小学生体现出的思维特点,导致班级学生在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遇到多种问题,未能在学科特色把握基础上进行精准的运用。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模式的运用打造创新性的教学平台,重视让学生通过比较概括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总结,也能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运用能力。数学教师能通过图形运用让小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直观了解,可以借助图形等资源运用让学生可以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理解。
一、重视通过图式导学引导小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形象理解并有效化解课程学习难点
(一)立足图式导学引导小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形象理解
研究指出数学教师在课程特色把握基础上通过图式导学运用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体验,利于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结构,进一步增加班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核心素养和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数学教师要重视通过图式导学引导他们发散自身的思维逻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对抽象知识进行形象的思考和体验[1]。这样能通过图式运用构建更高层面的知识探究平台,鼓励小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在思维逻辑发挥基础上强化学生们对课程知识地体验程度。
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长方形周长计算教学时,数学教师如果单一对学生进行计算方式讲解则很难发挥他们的思维逻辑,也不能让学生对周长计算的具体方式进行直观了解。所以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通过线段图的运用对长方形周长所体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在线段图观察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对周长进行计算的具体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对长方形周长特点进行深度领悟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的计算方式。然后引导班级学生运用自己所获得的周长概念进行比较和实践运用分析,重视借助形象思维对周长图式进行变换,利于在思维逻辑发挥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总结[2]。这样既可以让小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了解,又能让班级学生通过图式方法思考解决课程运用问题的关键,以此在梳理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强化知识体验。
(二)重视通过智慧引导让小学生借助图式化解课程学习难点
因为小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逻辑理解错误的问题,很难对抽象知识进行形象概括和精准运用,限制学科教育效率的稳定提高[3]。所以数学教师要在智慧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图式对课程重难点问题进行化解,在知识梳理和密切沟通基础上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开展三角形知识教学时,数学教师需要分析小学生出现的认知特点,分析让学生掌握哪些课程知识。因为一些小学生在对三角形知识进行探索时未能对其分类和内角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所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图式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重点鼓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对三角形的图形特点和内角计算等内容进行梳理以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小学生在图式绘制基础上能对三角形相关知识进行深刻地理解,同时也可以在绘制和讨论交流中构建密切的知识网络,在理论知识了解基础上进行内涵外延的探索。这样能借助图形等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理解,通过直观符号图等运用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二、鼓励小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设计图式
(一)重视让小学生通过线段图绘画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小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过程中会出现个性差异较为明显的问题,一些学生可以在脑海中绘画相关的知识结构,一些学生可以在知识感知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也有一些学生很难运用思维对课程知识进行展示。数学教师在借助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分析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体验的程度,有助于学生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运用探究中获得优秀地体验[4]。本文认为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进行图式的自主设计,重视让班级学生通过线段图等方式的绘画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进而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或者是制定针对性地解答策略。
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观察物体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要鼓励班级学生在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基础上进行图式制作,围绕自身对课程内容的感知和思维逻辑特点进行思考。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课程知识体验程度进行观察物体的图式制作,分析在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时需要关注的事项或者是技巧,也能通过图式的方式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方向认知,以此提高学生对事物不同方向观察特点的认知程度。有助于小学生在脑海中通过思维逻辑地发挥对物体观察进行深刻地思考,在抓住某一方向物体结构特征基础上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画面,通过思维逻辑的运用化解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体验的难题。
(二)根据小学生创作的图式进行点评
小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对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精准度较低的问题,没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小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学与探索,应该让学生在课程教育中实现概括比较能力的培养,围绕所学的内容对实践运用方向和技巧进行思考。重视通过根据小学生创作的图式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创作和交流中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
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创作的图式进行点评,重视鼓励学生通过线段图的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在课程重难点分析基础上通过画图的方式形成生动的知识结构体验。因为一些小学生在线段图运用过程中会出现绘画不完整或者是思路不同的现象象,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适当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线段图制作的交流,在观点互动和相互探讨基础上运用图式的方法进行知识结构梳理和展示[5]。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通过图式对观察物体难点问题进行化解的能力,也能通过图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利于收获更高水准的课程教育效果。
三、通过图式导学纠正小学生错误的思维认知,合理简化应用题的信息内容
(一)数学教师要鼓励小学生通过画图简化应用题的信息内容
开放题是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关注到的一项题型,要求小学生在对题干信息进行梳理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在把握信息重点基础上制定完善的解题思路。因为小学生在对开放试题进行解答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或者是解题思维较为单一的问题,未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开放试题所提出能力考核标准。所以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图式运用对开放试题中的信息进行简化,引导小学生在对题干信息进行把握基础上画出具体的符号图,这样可以实现信息和问题的全面展示。
数学教师也可以选择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制作开放试题,将这些习题投放在班级大屏幕,鼓励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者是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图式制作。通过图画的方式可以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提炼,也能展示开放试题所要解答的问题,利于学生通过图式简化课堂教学重难点。这样可以通过图式提高小学生对开放试题中信息内容的整合能力,也可以通过形象思维的运用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整合,经过高一层次的形象概括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解答开放试题的具体思路[6]。所以数学教师在后续课堂教育中要重视通过图式简化课堂教学重难点,引导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思考,要让学生通过图式对开放式题中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此制定清晰的问题解答思路。
(二)通过简易设计图的运用引导小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认知
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实现思维逻辑的灵活运用,数学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立足课堂特色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重视围绕实际培养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因为学生在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时容易出现思维逻辑混乱的现象,经常会对两种知识概念造成理解混乱的问题,这样就会限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能力问题的培养效果。所以数学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可以解答课程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式的运用可以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图形运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旋转概念进行有效的理解,在以前平移知识掌握基础上对于旋转特色进行正确理解,在知识结构整合基础上强化班级学生地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某一图形的旋转操作,在脑海中构建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在草纸上进行展示,在经历一系列图形旋转之后获得最终的图形特征,然后通过简易设计图的运用纠正在以往旋转设计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同时需要引导小学生分析通过哪些方式保障图形旋转的精准程度,立足思维想象和实践操作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在实践操作基础上获得更高层面的知识和实践分析体验[7]。所以说教师能通过图形运用让小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直观了解,通过图式导学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理解,围绕实践操作对图形旋转过程中进行直观体验和思考,以此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
结论:研究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关注小学生体现出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图形运用可以让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直观体验,这样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和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认为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图式导学引导小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形象理解,重视通过智慧引导让小学生借助图式化解课程学习难点。同时应该鼓励小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设计图式,要鼓励小学生通过画图简化应用题的信息内容。此外也需要通过简易设计图的运用引导小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认知,强化学生们思维逻辑应变和精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邹安琪,章勤琼.项目驱动,让数学问题解决更具生命力——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与启示[J].小学数学教师,2020,39(1):167-168.
[2]陈薇,沈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问题的研究——基于专家教师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118-123.
[3]蓝海鹏.探深度理解之妙法 寻破解难点之策略——“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难点突破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19,21(23):122-123.
[4]陈梅芬.“分析把握教材重难点提高集中教育活动成效”研究案例——大数学活动“加法应用题”[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4(13):41.
[5]俞军.思维图式思维图式: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载体创生与运用——以人教版六上“分数除法”单元“问题解决例5”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0,16(02):45-50.
[6]刘祥.基于APOS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以俞正强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34(11):22-24.
[7]李相林.图式融通:给未知的数学世界画图——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图式融通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20,22(1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