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通济校区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长期以来,特别是小学阶段,人们只重视教法,而轻视学法,而忽视学法这就造成一个题目重复练习的现象,但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交给学生信息,还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有些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起到引领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下教育方法改革的座右铭.
关键词: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 初中实验教学 应用
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有较多的应用并且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受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下同)探究《声音的高低》这节课中,老师通过视频用钢琴向学生展示弦乐器,通过弹奏发现音调的高低不同,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是怎样做的呢?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实验探讨,有的说弦紧的音调高,有的说细的音调高,有的说弦短的音调高,发现了矛盾,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试着引导通过控制弦的粗细和长短相同时,弦松与紧时音调是否相同?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弦越松音调越低,弦越紧音调越高!学生似乎从刚才的引导中得到启示,都试着控制变量,最后竟然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继续追问:怎样弦乐器的音调变高?让我吃惊的是,学生们竟然异口同声的说: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广的应用,例如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就采取控制变量法 ,如图甲、乙所示
用同一个小球,控制质量相同,从不同高度滚下,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如甲图;
控制高度相同(速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滚下,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如乙图。
当然初中物理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特别多,除了影响音调、响度因素的实验;还有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就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研究影响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研究欧姆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影响电功、电热、电功率的因素;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观察法
在每一个实验前,首先要学会观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鼻嗅、舌尝、手摸)。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科学中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 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花的颜色和气味,然后 再从花瓣的数量、形状、质感等多方面观察、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特征,并能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分小组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描述它们的特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它们,有的描述颜色,有的描述花瓣的数目,还有的学生从家中带来了百合花和木槿花,可以闻气味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观察小结出结论:
百合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花瓣深处淡绿色,花呈喇叭形,花瓣有 6 片,有香味;
朱槿花是红色的,花呈漏斗形,花瓣有 5 片,没有香味。百合花的花瓣比朱槿花的厚而大。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凸透镜成像这一节中,我们知道放大镜是一种短焦距的凸透镜。在实验中先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得到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用放大镜看远处墙上墙壁上的字,这时候我们又能够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观察在实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再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就要求学生在对水加热的过程中,观察气泡大小变化,温度变化情况。在水没有沸腾之前,发现温度一直在上升,但是在水沸腾时学生发现温度不变这样一个特点,通过细致的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比较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例如在四年级科学《月季和茉莉》中先对月季和茉莉图片进行对比,后列表进行对比:
植株矮小且茎的分支众多,较难找到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这里比较矮小的木本植物属于灌木
月季 小枝粗壮,圆柱形有短粗的钩状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有锐锯齿。
叶片正面暗绿色,常带光泽,背面颜色较浅 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红色,白色,黄色等花朵较大,由内向外呈发散状有浓郁香气
茉莉 小枝圆柱形,有柔毛 叶对生,单叶,叶片较薄,呈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两端圆或钝叶脉明显,微凸起 花朵较小,花冠白色,极香
通过对比发现其茎的共同特征,并对比观察月季和茉莉的外部特征,描述他们茎、叶、化的差异。通过观察描述,容易比较归纳出月季和茉莉的差异。
初中物理中,比较法也有较多运用: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等。
四.转换法:
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量转化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量的方法。
例如在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这一节中,利用音叉进行实验,但是音叉的振动较小不容易观察,我们可以利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溅出水花了!利用水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这里面用到的方法就是转换法。也可以用一个细线将乒乓球放在音叉的上面,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的振动情况,我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初中物理中,描述微观粒子时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扩散来认识它;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就要知道怎样“看出”动能的大小。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是无法直接“看出”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能量与做功的关系,把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转换为它能够对外做功的大小反映出来。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可以 用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等都是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总之,小学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基础,有了小学丰富多彩的探究做铺垫,在初中物理实验时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实验操作的准确度,让学生进入初中时才对物理实验规范操作不那么盲目。小学科学中用到的方法同样在初中也可以用到,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于学习初中物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对于其他学科如生物,地理,化学都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