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水源
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梁桂华纪念中学 527326
摘要:我国的新课改提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排在首位,是最重要的品质。《管子戒》曰:“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人做事情的时候要以伦理道德为准线,这样就不会被外界诱惑而做出违反常伦之事。初中生正好处于青春期,心智和自控能力尚未成熟,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中,想要抵御外界的骚扰,只有依靠德育教育的力量。所以,学校要把德育理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要记在脑中,还要扎根于心中。但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劳动力都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这就让乡村成了一个缺少劳动力的真空地带,除了基建的落后,教育也变得十分落后。因此,新课改的很多要求在乡村很难得到足够的落实,最终影响到了孩子。而孩子就是国家的未来,这种恶性循环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本文将通过家校共育的视角来探析乡村初中的德育教育策略,希望给广大的乡村教育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家校共育;乡村德育教育
一、引言
教育工作是需要学校和家庭一起配合完成的,单靠一方的力量都是不行的。言传身教的主体是家长,授业解惑的主体是教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古语有云:“德为先,能者上,行为善。”做人要先有德,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才无德那是小人。但现在因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青壮年全都涌入了城市,导致了乡村地区的校园缺少教育者,而家庭中学生缺少父母。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乡村教育水平低下,硬件设施陈旧,教育资源匮乏。这一系列的条件限制影响到乡村地区的中学无法放开手脚搞教育,无法很好的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其中最为重要的德育教育也不可避免的与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渐行渐远。
二、乡村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乡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反映到实际问题上就是学校没有很好的教育配套设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合理的薪资待遇给辛苦付出的乡村教育工作者,同时家长对于教育也是把学好数理化放在优先地位。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目前乡村德育教育的发展滞后。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出发来阐述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1]
第一个方面,德育教育留于纸面化,德育工作开展碎片化。随着新课改工作的铺开,德育教育也已经推行了多年,并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但是相比于城市,乡村的德育教育工作仍旧不尽如人意。乡村教育资源有限,没有教师愿意来乡村教书,于是教师配置少,教学工作量大,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结果就是教师在高负荷的工作下,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充分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式的应付上级布置的德育工作任务,或者只在学生犯错之际,在批评教育的同时顺带着参插德育教育。如此下来,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停留在本子上,学生只能接触到浅层次的、碎片化的德育教育,难以深入体会德育精神。
第二个方面,父母的家长角色长期缺失,学生缺少榜样学习。为了生计,很多年轻的劳动力都会离开乡村去往大城市打工。这就造成了孩子和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祖辈的文化素养非常有限,很难理解与支持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这给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学校中就算中学生学习了德育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回到家中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实践。而停留于理论上的知识,很容易就被学生遗忘。
第三个方面,乡村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能让学生走出乡村,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多的是放在普及初中的文化课知识,增加他们考出乡村的机会,而非德育教育。另外,乡村因为条件有限,很难招收到新教师、好教师,很多乡村教师要么自身德育知识极其有限,要么就是支教来的大学生,流动性强,缺少足够的时间来传授德育知识。
三、德育教育缺失的负面影响
德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行为能力有限,心智也还没有成熟,很容易被不良风气带坏。所以,德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缺失也会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下面笔者也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德育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
第一个方面,德育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德育教育无法用分数来衡量,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看出效果的,它是在长期的德育环境的熏陶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初中生长大后,缺少德育教育的人哪怕知识水平超过受过德育熏陶的学生,其行为的规范性和思想的觉悟性都远不如后者。最坏的可能就是有才无德之辈,除了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白费了父母及教师的多年苦心,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2]
第二个方面,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个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到了初中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和思想萌芽最剧烈的阶段,也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去考量和对待外界的人或物。但人又是社会性的动物,无法脱离群体而单独生存,所以缺乏德育教育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会表现得侵略性更强。曾经有电视栏目专门拍摄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生活,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乡村学生的待人接物,处理争端的能力要逊色于城市学生。同时因为德育教育的缺乏,他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和自控力也是相对较差的。
第三个方面,德育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方式。初中生因为处于青春期,其行为会更加的外放,更加的想要通过特立独行来表现自己。德育教育的缺失,会让学生不正确,不健康的行为和想法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意放纵,最后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比如,现在犯罪的低龄化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其思想和行为的违法性,为了一己私利而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四、解决德育教育缺失的策略
有问题就要解决,德育教育缺失虽然是目前乡村教育中最严重的一环,但是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弥补,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希望的。笔者将针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方案。
第一点,提升教师队伍的德育素养,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投入。乡村教师难做是一个社会现象,这需要国家层面,教育界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把乡村教师的队伍带出来。除了靠外力,其实,也需要乡村教师自己有足够的德育意识。很多时候,因为乡村教师在学生时代还没有德育教育的概念,所以现在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没有给予这方面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乡村教师端正态度,解放思想,并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政策,学习和接纳新的知识,如此才能带领好初中生队伍,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
第二点,提升家长的认识,不能只看成绩而忽略德育。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家长也需要了解德育教育,给予学校大力的支持,并时刻与教师联系,共享学生的上学情况和在家的学习情况。乡村现状是老人留下来带孩子的居多,老人自身的德育水平就差,又因为有劳作,所以对于孙辈们的学习肯定也是力不从心。但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是错误的,它无法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第三点,丰富德育教学手段,如利用视频等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认识。乡村校园的硬件设施可能比较陈旧,但是最基础的视频设备还是有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手段,比起枯燥的德育学习,不如利用新的教学方案,来快速高效的进行德育教育。
结语:初中生在几年后也都会踏上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变成一名优秀的接班人就需要有德育意识。德育教育可以让初中生在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乡村的德育教育因为教师人手的欠缺,所以家长作为另一位教育的负责人,在这时就需要负起家长的责任和校方一起来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希望本文能为今后的乡村德育教育的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春香.探讨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策略[J].时代教育,2018
[2]穆磊.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点探析[J].名师在线,20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