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赵志刚
[导读] 摘要:学科体系建设关系着县级党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仁怀市委党校
        摘要:学科体系建设关系着县级党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一问题为导向,分析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学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
        县级党校的学科体系建设由于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和硬件设施比起来,明显是滞后的。这种情况也严重制约了县级党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关注、研究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对县级党校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的现状
        由于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更多有力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学科体系建设。
        (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党校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党校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全国党校系统掀起了教学改革的风潮。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形式上,要求开展情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一轮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产生了大量的改革成果,课程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为党校系统学科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升科研咨询质量。党校工作会议以来,党校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党校科研发展。一是加强科研工作的统筹,全省教师都可以申报省委党校校级课题,县市党校都可以申报地市党校的校级课题;二是加强县市党校科研的指导,县市党校老师通过申报省、市课题,同省、市专家一起搞课题研究,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三加大科研投入,各县市党校都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了科研活动的政策运行;四是各地更加重视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拔,一大批科研人才不断成长,成为党校的骨干力量。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直接提升了党校科研水平。
        (三)抓紧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硕士研究生比例大幅提升,大多数县级党校硕士研究生都占到教师人数的20%以上,有的已经超过了30%,有的县级党校还有在读博士研究生。二是努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县级党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丰硕,这在前面已经有陈述;红培的发展,促使更多教师参与红色教育,也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三是教师培养渠道更多。
        二、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的问题
        党校工作会议以来,尽管在教学科研方面,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总体来看,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一)缺乏足够重视。前些年县级党校基本上没有学科建设的
        观念。一是县级党校培训以业务为主,党校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机会不是很多;二是党校教师主要承担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的宣讲任务,宣讲不要求深度,只讲准确度,所以教师一般不去深入钻研;三是各个单位对党校教师宣讲都有自己的要求,今天这个单位要求讲法律,明天那个单位要求讲经济,后天又有单位要求讲文化,党校教师只能是通才,什么都懂点,但什么研究都不深,没形成自己的学术框架。
        (二)缺乏人才支撑。有的县级党校尽管已经开始重视学科体系建设,但是苦于没有人才支撑。一是硕士研究生的作用发挥明显,二是县级党校的高级职称教师普遍没有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县级党校大部分老师都不能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四是编制限制,五是党校教师流动性很差。
        (三)缺乏激励机制。一是缺乏干事创业的精神,部分党校还没有看到世界的变化,没有嗅到竞争的味道已经越来越浓,还躲在过去的时光里面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按部就班的工作。二是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部分县级党校遇到问题绕开走,看到困难脚发软,对于历史遗留的痼疾,对体制的天花板,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能放则放。三是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

部分县级党校存在能力恐慌,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办法,对党校发展没有清晰思路,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只等换岗或者退休。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闯新路就是一句空话,学科体系建设就只能是望梅止渴,或者是画饼充饥。
        (四)缺乏经费保障。一是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县级党校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学科体系建设经费。二是由于不想干事创业,对学科体系建设漠不关心。三是县级党校担心失去原有的利益平衡,不设立学科体系建设专项经费。
        (五)缺乏优势学科。一是基础理论学科很弱,二是党史党建学科较弱,三是经济社会学科不强。经济社会学科是直接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是充分发挥党校教师决策咨询能力的,但是由于掌握政策不多,调查研究不深,实践经验不够,党校教师在经济社会方面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总体上是,学科不清晰,不突出。
        (六)缺乏特色学科。按道理红色文化应该是县级党校的特色学科,但是县级党校对于红色文化研究也不深,虽然也有教师在讲课,但都是以现场点评为主,因为现场点评不涉及更多理论,即便有几个在讲专题教学,也是错误很多,有些问题连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三、县级党校学科体系建设的对策
        学科体系建设已经是县级党校发展的难关,县级党校要发展就必须攻克这个难关。笔者负责学科体系建设工作两年时间,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已有一些认识。
        (一)强化学科认识。首先,人才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学科提出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才就没有学科体系建设。其次,科研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学科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科研不强,学科就不强。最后,课程是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学科体系建设最后就是以课程的方式呈现出来,因为党校和高校一样,都是教学科研机构,而侧重点还在教学。教学就要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去教育人,培养人。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就是要通过课程开发。只有完成了课程开发,学科建设工作才算完成。
        (二)设立专门机构。要使学科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就应该设一个学科建设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可以设在教务科,也可以设在科研中心,办公室主任应该由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兼任,由副校长抓学科建设,力度会更大一些,效果会好很多。
        (三)加强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关键问题。一是编制问题。随着红党校的培训任务加重,原来的编制数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干部培训需要。二是流动性问题。人员要流动起来,才能不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人事部门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解决党校教师的流动性问题。三是晋升通道问题。党校教师是党的理论人才,是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应该加大党校教师的提拔力度,让更多出色的教师能走上领导岗位,以此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狠抓科研工作。一是要发挥绝对优势。基础理论都不是县级党校擅长,这方面可以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而把重点放在自己擅长的那些方面。二是田野调查。调查研究之于科研,就好比人有了眼睛耳朵,没有调查,就是聋子瞎子,什么都不知道。特别是田野调查,对于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重要的作用。三是联合科研。每个县市都有一批热爱科研擅长科研的社科工作人员,可以采取一定的办法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推动全县市科研水平的提升。
        (五)制定五年规划。一是要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找到自己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二是要科学设定目标,包括人才引进和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科研决策咨询、教材编写、基地建设等。三是要明确研究重点,一般地讲,县级党校都要把党的理论、党史党建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优先发展,同时根据党校自身情况发展特色学科。
        (六)设置学科小组。按照爱好和特长,把干部职工分成若干个组。一般以副校长为组长,如果有教学科研能力特别拔尖的,也可作为组长,不能论资排辈。分多少组、怎么分组要视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
        参考文献:
        [1]马跃《党校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2]宋军《加强党校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