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财政局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对各种工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模式之下的造价管理风险,继而探讨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量清单招标 工程造价 风险管理
工程量清单招标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当中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计价规定,由招标方供给工程量清单,投标方依据市场行情及本企业实际情况形成自主报价,经过评审而低价中标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然而,如何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之下对工程造价风险形成合理规避与管理,促进工程效益的提升,值得我们深思。
1、工程量清单模式下造价管理风险
依据我国工程承包建设领域的整体情况,笔者认为,当处于工程量清单模式之下,通常需要面临下述几个方面的造价管理风险:
1.1信息缺失风险
导致这一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获投标信息为虚假信息,另一方面是资料掌握不全,因为缺少真实信息而引发的经济损失。
1.2合同条款风险
在合同订立之后,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合同签订各方需要依据合同条款内容履行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然而,若是条款定义或用词含糊不清,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便会无法避免的引发争议。
1.3管理风险
国内长期采取定额计价模式,所以承包商在进行计价的过程中一般会依赖于政府所发布的定额及材料价格信息,并未对价格信息形成长期积累,导致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标报价无法精准反应企业自身施工成本的实际情况。所谓企业定额,指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竞争与有效管理综合作用的产物,属于推行工程量清单模式的前提,能够综合体现出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并且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中依然简单依据政府所供给的参考价格资料。
1.4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是依据合同条款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扩大收益的方式,要求工程承包商具有良好的相关知识储备与经验,善于开展索赔工作。
1.5物资供应风险
各种工程物资供应商的实际供货状况会对工程质量及进度形成直接影响,尤其是工程材料,给工程建设过程带来的风险最大。因此,工程承包商应该制定出具有良好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物资采购计划,避免延误工期。
1.6成本管理风险
指的主要是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由于承包商被推向市场,而各种建筑材料(尤其是钢筋、水泥等用量较大的材料)的价格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原本在招投标及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工程造价风险逐步凸显。尤其是通过固定总价合同方式所承接的工程项目,承包方有可能需要面临自身无法承受的市场价格变动,由此带来的风险压力不言而喻。
1.7不可抗力风险
是指由于暴雨、洪水、台风、地震以及严寒等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经济损失。这一类风险通常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在投标标价中形成合理预留,以缩减此类灾害所带来的风险。
2、工程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
经过上文对工程造价管风险内容的分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规避与合理应对风险的积极意义,对维持各方合法权益,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在工程实践中,应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工程造价风险形成有效应对:
2.1及时确认企业定额,强化风险预测,预留风险费用
第一,为了充分适应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低价中标,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属于建筑企业有效预防风险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要快速转变意识,分析怎样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实现资料的有效积累,将全国或者当地定额作为根据,并结合企业目前的定额水平,编制出贴合自身特点,同时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求的内部定额,促进企业自主报价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
第二,工程量清单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将招投标双方均推向市场,进行风险自担。工程承包企业在对市场报价进行参考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高效应用所获信息实现市场预测,成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风险防范的关键。
第三,风险自身具备不确定性与意外性特征,因此预留出一定数量的风险费属于规避风险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预留费用主要包括预留金和总承包服务费等。其中,预留金是指招标方为了可能出现的工程量变更情况所预留出的金额;总承包服务费则是指配合招标方开展工程分包、材料采购等工作所需要的费用。这些费用都要由招标方进行估算,可以在投标过程计入到投标方报价,不应将其视作投标方所有。而在竣工结算阶段,要依据承包方实际完成工作内容进行结算,剩余部分依然归属招标方所有。
2.2严把合同签订关,合理约定风险范围
第一,签订合同时应具有良好的防范意识,切实完善工程量变更说明。合同签订属于甲乙双方事先约定的一种行为,除了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情况之外,一旦合同订立,双方必须要严格依据合同条款执行,无论任何一方出现违约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所以,在签订各种合同以前,应该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的事先审查,确保所订立合同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准确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确认合同文件齐全与否、程序合法与否、条款完整与否、公平合理与否、定义清除与否、风险分担合理与否等。
第二,细致划分风险分担范围。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通常需要面临较大的市场价格风险,这对于按照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的中标企业来说,其所需面临的风险不可忽视。所以,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对于合同双方来说,需要面临风险合理分担方面的问题。倘若在合同当中没有明确约定风险范围,在市场材料价格变化达到一种不合理程度的情况下,仅凭施工企业,通常是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这一风险。所以,合同双方需要针对风险分担问题在合同中形成明确规定,否则将违背市场经济公正、公平以及诚信双赢的基本原则。
2.3履约阶段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管理
第一,切实完善投标报价交底与合同交底,使项目管理人员充分明确合同范围及报价策略等内容,并在履约过程当中制定出具有良好针对性的举措。此外,要充分关注合同范围之外分部分项工程签认,明确合同范围之内工程量增加或者减少使企业面临的利润变化情况。防止出现大包大揽而忽视经济效益的情况。
第二,对于无法实现有效回避的风险,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转移。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一部分工艺技术复杂、不够熟悉,且自认为风险较大的工程内容进行分包,在充分考量利润空间的基础之上出具报价,工程中标之后签订分包协议,通过合理手段将该部分风险向其他分包单位转移。
第三,有效利用索赔。工程索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其重点在于工程施工建设阶段。比如,出现设计失误、工程量变更、施工图变化、施工条件变化以及工期延误等情况,都要进行索赔。而索赔过程应该充分关注及时性、技巧性以及资料完整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工程整体效益提升的关键举措,对维护工程参与各方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建筑行业的优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郝晓芳.简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J].居舍,2020(29):125-126+160.
[2]岳丽杰.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风险[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32.
[3]周宁.建筑工程清单造价的风险及其控制[J].四川水泥,2018(08):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