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协鹏建筑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不同地区为了更加彰显地域特色,有效指导实施,提出了景观风貌规划或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这一新的规划类型。这一规划属于总体城市设计的范畴,但其关注的焦点、编制的内容及成果的形式与总体城市设计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手法。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相关内容的探究。
关键词:实施导向;城市景观风貌;风貌规划
1城市景观风貌建设的不足之处
1.1简单套用城市规划设计手法
绿化建设模式、规划观念未充分考虑当地地容地貌、人文特色和乡土绿植,社区绿化建设过程中追求快速成景,绿化景观千篇一律,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个性,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2建设成本过高、后期绿化管护难
建设维修成本高昂,很多社区采用香樟、桂树等价格昂贵的苗木,一些地区的城市水位较高,土质盐碱化,很多喜酸土壤的苗木不易存活。有些地方追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移植大苗木,养护不当极易造成移植苗木死亡,导致资源的浪费。需探索镇村包干、居民自营、园林知识科普等多种模式解决绿化管护难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缺失,易引发病虫害
人造景观种类单一,基因多样性流失,种群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易发生区域内的大面积病虫害。农药喷洒增加了病虫害对农药的耐药性,导致生态系统弱化,丧失了当地应有的生态优势。
2实施导向下的景观风貌规划方法
2.1区域比较视角定目标
专业化的目标是改善和总结城市风格的管理和控制框架,以阐明城市空间的特征,并促进城市风格方面的统一。除了城市的大小,特征和类型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根据城市的风格和功能元素的内容确定风格和功能的目标位置。我国地域辽阔,城市风格多样,在总结现有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景观规划的关键是要从区域比较的角度突出关键的区域特征。区域比较是基于多维比较的,例如地理模式,区域习俗,民族文化,民俗特征和历史建构,并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景观规划的目标定位应基于人们的审美感受,并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视角,以通过多维区域比较来澄清各个层次的人们对目标的看法。这与我们对城市的关注是一致的。总体规划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自然定位目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2.2城市演进视角定格局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护现有功能和功能,另一方面,是在未来的城市扩展中继续并增强现有功能。当谈到强调效率的景观规划时,后者通常是城市管理者更加关注的一个方面。如果目标定位是某种“形而上”的意图,则图案就是材料空间的整个框架[1]。基于城市有机增长的概念,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总结老年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智慧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从角度来判断和总结城市景观的整体格局。城市发展和演变。
2.3文化强调视角和重点
与整体城市设计相比,景观规划的移动性和技术灵活性更高。在典型的景观规划成就系统中,目标和模式从整体上回答问题,系统控制主要解决各要素的具体控制与引导措施问题;而根据行动性要求,巧妙地确定一个“焦点”或“主题”,可以帮助各个层面的使用者把握近期建设的核心点。通常,以区域特色文化为行为核心的文化表现形式来确定主题的重点通常是景观。如此一来,将使计划“事半功倍”。
2.4问题导向视角定系统
除了清楚地说明动作的核心,还应在与景观主要系统相对应的某些要素的层次上,明确景观的控制和指导。一方面,内容的这一部分可以是各种特殊计划和景观计划之间的接口,同时也是整体目标和整体结构的有序扩展。整体城市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完整性,而整个元素系统通常是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构建的。景观规划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因此,更容易从问题的角度确定识别主要矛盾的系统,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更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整体风貌。
2.5重视成果体系构成
我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讨论了景观规划成就系统的构建,以促进对成就系统的理解。在宏观层面,重点是两个部分:城市空间格局和特征的体现。主要结果包括目标的特征定位,城市发展过程,景观环境和城市建设的图像特征。结果表示包括文本(指令)和一般功能,图片分为两部分。绿色系统的总体布局和分布方式,历史文化保护,地方传统特色的区域保护等。结果基于一般管理。宏观一级的景观规划结果可以用作总体规划的基本材料或章节内容,并且将是总体规划在各个级别上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结果。在中观方面,主要重点是在子区域级别上对宏级别内容的映射[2]。景观风格的分区方法尚未统一,本文建议直接与区域分区规划,法规管理单位或行政单位相对应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更为直观和方便。中观级别的景观规划结果直接与法规级别的控件链接,从而更容易以图纸形式调整图,从而反映了宏观级别的系统图的改进。景观风格分区方法的选择受规划区域的管理或规划管理特征的影响,应注意区域大小与控制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景观规划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地区的近期工作有明确的方向,而其他地区则侧重于样式和功能的综合方面。作者认为,构建微型控制对象的关键是从人类感知的角度出发,并使用可以体验,看到和移动的尺度作为标准。某些空间形状包括节点元素和路线。要素(道路,海岸,山坡等)和小型特殊控制区域。特殊控制区(或“特殊目的区”)比中级区域更接近人类活动的规模,并且是城市的亮点[3]。微观水平的景观规划结果应着重于阐明点,线和面要素与城市整体景观结构和分区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应更深入地规划和控制管理。
2.6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应注重公共交流空间的营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公共空间增设景观座椅,增加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社区活力和村民的归属感;建立高效、有序的标识导向系统,为人们提供可靠的视觉导视信息,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标识、候车亭[4]。在社区广场等场所设置儿童娱乐设施、老年人活动场地、半场篮球场等[4]。通过疏浚河道、沟塘,栽植净化水系的水生植物,打造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
2.7适地适树、优先优选
立足地域自然条件,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绿化植物多样性与本土性,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选择注重特色植物优先、耐粗放易管理优先、少病虫害优先“三优先”,鼓励优选槐树、榆树、楝树、枣树等乡土树种,将适生树种、自衍花草、瓜果蔬菜等植物相结合,避免景观过度的“布景化”项目。
结语
总之,景观规划的独创性在于,没有必须严格遵循的既定规则和规章,但根据地区,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城市在规划景观方案方面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基于当前景观规划实践的经验,它总结了各种景观规划中要回答的常见问题和研究方法,同时提出了有关如何实施降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的景观规划实践仍在继续,并将成为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尤其是法定规划体系)的重要补充。及时的总结,将更好地制定此类计划。
参考文献:
[1]冯思佳.温岭市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01):15-17.
[2]余伟,叶麟珀,李星月.因观为景,由感而知——基于景观感知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之创新探索[J].中国园林,2020,36(S2):138-141.
[3]詹光惠,李宏丹.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规划探究——以羊山新区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20):59-60.
[4]高飞,张斌,吴雯.“双修”导向下的福州城市景观风貌优化途径[J].城乡规划,2020(02):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