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王吉瑞
[导读] 摘要:开采矿山是我国获取能源的方式之一,从很久以前到现在,国家都有专业人员来对矿山进行开采,而这些长久且大量的人类活动致使矿山的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类似地面塌陷等其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好国家的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努力。
        义煤集团宜阳义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  471600
        摘要:开采矿山是我国获取能源的方式之一,从很久以前到现在,国家都有专业人员来对矿山进行开采,而这些长久且大量的人类活动致使矿山的地质环境遭到了破坏,类似地面塌陷等其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好国家的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努力。地质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个长久的时间里,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恢复和保护时,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要预先做好防护,并对发生的灾害实行整治,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能够使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1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的原则
        1.1 合理规划原则
        地下水干涸、工业废水以及矿产废石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矿山地质保护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面对这种现象,必须做到统筹规划,进行合理保护,妥善安排环境保护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山地质保护工作适应矿山生产发展。同时,还应该提升地质环保管理水平,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有效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1.2 安全施工原则
        矿山资源的开采以及生产,必须在推进生产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始终将“安全第一”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保障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对于矿山地质保护工作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制度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组建安全管理团队,有效落实安全施工风险评估工作,提升安全防护工作效率。
        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1 山体滑坡防治方法
        山体滑坡灾害的防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人工固化土壤以提高土层粘结性方式,另一种是积极建设植被提高土壤稳定度方法。通过实际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势,认为可以把这两个方法共同使用。其中人工固化方法的工作形式是,首先分析土层和岩层之间存在较大缝隙的区域,可采用超声波检测设备获得参数,其次是分析各个层级的本身裂缝,最后是固化材料的使用,在具体的山体滑坡防治中,要根据被处理区域实际工程表现和地下的环境特点,确定是否需要对该区域的土层做固定处理,同时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土壤参数,必要时要在开采的边坡区域置换土壤,并且也要落实水土保持工作,防止由于边坡的下部结构稳定度不足提高山体滑坡问题的发生几率,该工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岩层裂缝的封堵、边坡区域土壤的固定等,基于此方可让整个区域可以保持结构的相对稳定。该项工作之后落实植树造林工作,防止出现水土流失。
        2.2 地下水位变化导致地面塌陷的防治方法
        地下水位的变化防治过程,首先要求矿山开采中完成地下水当前各项参数的精准记录工作,包括地下水的深度、地下径流的状态、地下水的总储量等,并分析矿山开采中对于地下环境形成的影响,防止出现渗漏水问题。其次要加强地下水的排出工作,一种方法是通过在地下空间设置储水斜井的方法建设更低海拔高度的井道。其作用是让地下水直接进入该斜井,并通过把水及时抽出防止降低水资源的过量积累问题。
        再次是做好矿山开采前的地下水环境分析工作,包括地下水径流的分析、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研究、地下水的排除方法研究等,防止建设的开采井道要穿越或者经过地下水径流。此外也要根据地下空间的实际情况,合理探讨该结构的具体作用方法,合理分配井道布设方案。
        最后是其他辅助性项目的建设,包括储水斜井的水泵功率调整系统、斜井水面的高度监测系统、斜井当前整体强度的分析系统等,根据实际获得的参数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设定运行参数。
        另外也要分析地下水文环境,从而让该体系可以全面探讨具体运行状况,才可让实际建立的工作体系可以正常应用。


        2.3 其他内因灾害防治方法
        对于内因诱发的地质灾害,常见的有矿井内部的瓦斯爆炸、爆破用炸药存储不当爆炸、地下开采作业导致的过大振动等,这类问题出现之后会大幅提高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实际工作手段为加强对于各类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并且井下作业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和工作准则,完全按照已经建立的工作指标与作业管理制度综合提高个人素质,方可让该设备可以被主动应用,同时针对各类工作都要形成专业的记录档案,并由安全监管人员日常检查,以及时查找目前工作中含有的安全隐患和工作风险。
        3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3.1 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需要紧紧围绕矿山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可行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专家应急指挥团队,组建专业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到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分别制定长期以及短期应急安置计划,同时还应该建立应急避险场地。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有多个部门联动的临时调配制度,使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2 政府综合指导
        矿山环境的治理和恢复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指导性工作,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并且明确实施时间,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恢复方案,明确矿山的治理效果。严禁出现先治理后破坏的现象。国土部门对于已经得到修复的区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审,对于不够完善的区域,需要重新编制方案。同时,还应该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倡导矿产资源的集约型利用方式,不断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政府部门对于土地复垦积极以及环保意识良好的矿山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以此来提升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还应该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3 倡导矿山企业环保
        矿山企业环保工作的落实,不仅要做好生态恢复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增强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矿山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纳入废弃地复垦内容。比如,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覆盖无纺布的方法来避免扬尘现象的出现,并且要对开采废渣进行集中堆放,对废石场以及矸石山等一些永久性坡面,应该制定科学的开采计划,尽可能降低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矿山企业还需要通过总结废弃物的利用经验,比如,用煤矸石来填充矿区采空区的试验,尽可能降低煤矸石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土地资源的占用,控制了采空区对周围区域建筑的影响。
        3.4 加强矿山生态修复
        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就需要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工作,确保地质环境能够得以改善。如今,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和政府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由于在具体执行一些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导致改革措施的执行严重受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也迟迟得不到明显的成效。不仅如此,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一些矿产开采企业将矿渣随意堆放,甚至是将其至于山冲峡谷地带,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出现泥石流现象的几率,一旦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不仅会威胁到矿区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严重破坏开采现场,致使下流河流堵塞,从而形成堰塞湖。因此,矿山开采企业应该编制明确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机制,为有效避免和解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束语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护与地质环境的恢复时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开采矿山的人员,还是对矿山进行保护和治理的人员,都需要他们付出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把保护环境放在心里,开采矿山的人员要谨记这一原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郭维君,崔晓艳,肖桂元,吴萌.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J].金属矿山,2014(8):148-151.
        [2]赵星涛,胡奎,卢晓攀,杨化超.无人机低空航摄的矿山地质灾害精细探测方法[J].测绘科学,2014(6):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