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孟凡生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孟凡生1 王淑青2
[导读] 摘要:在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钢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给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供了一个参考。
        1身份证号码:23260219720308XXXX;2身份证号码:23062119790910XXXX
        摘要:在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钢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给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1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目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方向发展,这给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和组成中带来了层层累积的重力和荷载,这就需要大型的柱和墙来支撑,这就给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同时,建筑物的构件也需要承受地震荷载和风荷载,这些荷载是非线性竖向分布荷载,对建筑物的高度非常敏感。以地震荷载为例,对于楼层较低的建筑物,在考虑其荷载时只需考虑恒载和部分动载。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墙、柱、楼梯和其他结构不会受到严格控制。其他部件满足设计要求后,相应的部件也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钢支撑体系,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特殊的承载要求时,不需要增加柱、梁的尺寸,只需要增加板即可满足相应的要求。然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仅仅解决上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解决的不仅是剪切问题,还有抗变形和抗弯矩问题。在一些高层建筑的柱、梁、墙、楼板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结构的具体布置和特殊材料的使用,以很好地抵抗大变形和大侧向荷载。
        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 钢桥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钢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焊条规格、型号选择错误;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曲;箍筋的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在框架施工过程中,这些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否则会影响框架的整体质量。钢筋加工后,在钢筋板绑扎和成品保护过程中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如钢筋品种、数量不符合要求、钢筋垫块不够或事先不稳定等。钢筋一旦验收合格,会在后续施工中造成混凝土浇筑位移等质量问题,会造成实际建筑材料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影响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同时,在钢结构的复焊过程中,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响框架的整体施工质量。
        2.2钢筋施工工艺
        (1)充分的材料准备。散落的材料,捆扎固定后转移到安全稳定的地方;也可存放在已安装的横梁上,固定在钢架上;对堆放在地面上的材料,应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防止其滑落伤人;将篷布套在篷布上时,应将重物压在篷布上层并固定在端部(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正式焊接施工前,应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焊接试验;每批进场钢筋应逐批进行自检。同时,要做好抽样力学试验。在自检的基础上,还要对焊接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检,特别是对有疑问的钢筋进行抽检,并对每一位试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3)放线切割施工。在放样下料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余量,主要是考虑焊接完成后,焊缝处会有线性收缩,框架结构中的桁架和梁在弯矩作用后会起拱。虽然其收缩变形与其他因素有关,但结合施工实践和具体试验,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为:当受弯构件总长小于24m时,放样余量约5mm;总长超过24m时,放样余量为8mm。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爱你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 混凝土工程技术
        4.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4.2 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 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3.
        [2]杨勇钢,黄颜辉.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浅析[J].南北桥,2009(10):161-162.
        [3]秦德广.探析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3):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