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即墨区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育的同时,应该在课本书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的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支撑生命的元素融入学生血液,扎根在学生心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以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 策略研究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的变化也从规范化走向精细化,人才竞争也不仅仅是技能的竞争,而是更加注重德育建设。什么是德育建设呢?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政治觉悟培养。由此可以看出,道德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终身都会起到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德育教育的建设,给学生搭建健康成长平台。
一、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古人常说修身,修身是治国的根源,是平天下的根基。现在社会也在倡导德才兼备,不仅需要才学智慧,道德修养也要具备。教师一直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学,还有育人的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树立正确价值观。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教育也承担着更加特殊的人物。语文可以全方面的改变一个人,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也有较强的阅读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逐渐渗透德育建设,同时对于语文教学也能达到综合提升。
二、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选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具有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能够丰富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文章内容,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德育点,而后才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沁园春·长沙》这一词就具有好的德育渗透目标。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不断发展。随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湖南等地农民运动兴起,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并且,国共两党的战线已经得到双方的肯定,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在这一年的秋天,毛泽东去往广东开展农民运动讲习,停留在长沙,在一次游览橘子洲,创作了这首词。文中通过乐景来描写哀愁,在景色中蕴含情感,托物言志。从这首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惆怅之感,词中描写的是秋天中的景物,但并没有像旧诗词中那样的肃杀,悲伤之感,词人笔下所描写的秋景是生动的,有美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描写壮丽的山河,很难让人们感受到悲凉,感受到开展革命的必要性。词人就是在这种不一致中展现了革命精神,同时还包含对祖国大好河山,壮丽山河的喜爱。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时,要抓住关键词,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描写的景象,包含的情感,便于学生理解景中寓情,在情景中显志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情怀和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人文教育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教学,以此影响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结合教材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从而更加深化文章的情感意义。
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导入情境:那是个1933年1月的某个早晨,一个少年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思绪不由得回到从前,想起自己小时候照顾自己的那个没有名字的普通妇女,陪伴他的大堰河保姆,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饱含浓浓情意的诗歌,他就是作者艾青,这是本堂课我们要学习的。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作者看到雪就会想起给他很多温暖的大堰河,就会想起她悲凉的一生,想起她的凄苦,想起她死后长满草的坟墓,以及那个长满了青苔的石椅……教师引领学生品味诗歌中伟大的母爱,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母亲的情感。通过课外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母亲是如何无私照顾他们的,让学生仿照《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出一段话,写出母亲的无私奉献。
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教育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量繁重,学习氛围紧张。但是还是要鼓励学生多去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多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纠正学生心理成长阶段的错误思想。适当的阅读一些优秀作品,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三观”。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推荐一些作品,促进学生阅读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学生可以说出自己最近看过哪些作品,通过交流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读过的作品,通过阅读,有了哪些收获。
结语: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语文离开了德育渗透,也就背弃了人文教育的原则。语文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情感,还会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的人文性,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玲.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1):138.
[2] 彭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7):116-116,117.
[3] 颜志礼.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3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