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姚芳
[导读]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学科,其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姚芳
        大悟县礼山学校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学科,其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而且随着素质教学的大力推进,教学相关部门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增加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指引提出了明确的关注,因此,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加教学实践,对于中华优秀的思想文化的渗透,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
        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人生观的建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发展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我国自古就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礼仪之邦,也需要学生弘扬和继承我国的道德精神文明,并能够让世界都感受到中国的大国形象,感受我国古文明的魅力。因此,老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就需要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进行德育素养的渗透,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一、优化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需要老师主动优化学生的课堂,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进课堂中德育素养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建设自己的道德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德育核心素养。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日常网络上的感动十大中国人物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从而让学生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意义,并进行励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正确性。
        比如在学习《山村小学》这节语文课的时候,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词,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增进学生对于山村学生的了解,体会山区学生上学的艰辛,从而感悟人生哲理,并增加自己对于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列举山村最美教师“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感人事迹,从而增加对于艰苦卓绝的精神的感悟,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扩宽渠道,利用活动节假日,寓教于乐   
        对于渗透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还需要拓宽教学渠道,并利用节假日进行组织德育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增进学生的品质教学,培养学生敬爱师长,友爱同学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在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中,老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手工制作小礼物或者手写祝福的话,赠予自己的长辈,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自己亲人朋友的感恩之情,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与此同时,在与同学交流互动中,学生和老师也拉近了关系,提高了师生互动的质量和粘性,进而增进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活跃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并热情的参与到老师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来,以此提高对于道德意义的了解。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想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也需要学校在校园环境中,增设道德相关的标语和提示词,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生活环境的背景设置,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德。因为学生的道德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作用于人的心理和思想,从而达到洗涤心性的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建设学生的思想文明。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习惯和陶冶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志向。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也能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和思想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比如在“学雷锋活动”的这节语文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字报的张贴,让学生参与语文道德素养的活动中来,增加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素养。与此同时,老师也需要在语文教学课中,注意自己的道德水平的呈现,在待人接物中,增加对于礼仪的用词的运用,除此以外,也要在学习交流中设置高尚的道德形象,以建立学生的参照对象,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要认真分析研究思想状况
        想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于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增进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和思想的积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学生的思想状况小调查,进而提高对于学生的思想健康情况的了解,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融入学生个人的思想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教学的有效性,帮助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比如在学习“神鸟”这节语文课的时候,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机械能课文重要内容的了解,同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并会使用文章中的语言结构,感悟文章的情感价值和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即通过对于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增加教学内容的德育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设思想道德。
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学是老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的关键。而小学生是心理发育的启蒙阶段,也是智力发育的快速阶段,所以对于他们的道德培养尤为重要,需要老师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增加语文教学中对于德育文化的渗透教学,增加德育教育的实践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促进道德教育的教学目的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杨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5):50-50.
[2] 赵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J].学园,2014,(11):111-111.
[3] 王风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