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园文学社策略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林天
[导读] 中学校园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学创作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林天
        河北省唐县第二中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学校园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学创作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文学社团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课堂”,是高中生实现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方式,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有关语文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校园文学社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促进学生写作兴趣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十分有效的载体,对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当下由于网络媒体大量涌入校园,学校内部刊物遭受冲击而难以吸引广大学生,校园文学社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加之社团活动单一,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详尽的策略,校园文学社也难以形成良好气候。那么,如何变“蝴蝶结式”的点缀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变“底气不足式”的哀伤为建设自己的特色而自豪呢?笔者结合所任职学校唐县第二中学“清韵文学社”的社团活动实践,从语用、思维、审美方面总结出相应的策略。  
        (1)注重综合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学习、积累言语经验,通过言语实践活动不断内化,最后在不同的语言情景能够熟练自如地沟通交流。从清韵文学社组织的日常社团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沙龙活动、书籍推荐活动、诗歌朗诵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表现自己的言语水平,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日常言语交流。
        文化传承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文学社举办的文化沙龙活动,虽然目的是让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是其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就传统文化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生动地呈现了自己的语言成篇能力。在端午节前夕,清韵文学社举办了中国传统节日分享会,其中关于端午节的分享好评如潮。学生将端午节的由来,名称的多样化,有关的唯美故事以及相关的诗歌加以筛选总结,既锻炼了自己累积整合语文知识的能力,也进行了一场有用的文化交流。书籍推荐活动需要学生提前阅读书籍,寻找并高度概括书本的精彩之处,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将一本书的重点内容表达出来,这是在锻炼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而诗歌朗诵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更高,要求学生不仅可以立足大局考虑问题、表达观点,而且要培养语感,注意语言感染力。
        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强高中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教会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如何得体地交际,这是很难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的。因此,高中文学社团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助力,能够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交流工具,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2)提倡深入思考,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是个人的内在心理机制,需要经历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自我反省的过程,才能得到不断地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和理性思维过渡,自我意识愈来愈强,倘若没有获得适当的训练,将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创作,甚至可能限制其终生成长。
        文学社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借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内容,创新活动举办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多样性。清韵文学社长期举办书籍推荐活动,有效地督促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思维更加清晰、全面、具有活性。
        书籍推荐活动中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出彩的评论。一名社员如此向大家推荐余华的作品《活着》:书的名字叫“活着”,可是书中的“活着”却是那样的艰难。明明是“活着”,可是文章中不断描述着“死亡”。从头到尾,不断的有人死去,不断的有痛苦和磨难袭来。书中的主角名字十分的吉祥,叫做福贵,可他这一生几乎没有享受过福与贵。一个有着高质量阅读,思维全面发展的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才会从容淡定,明辨是非,不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


        2020 年 11 月中旬,清韵文学社全体社团成员就“凡尔赛文学”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如:“凡尔赛文学”其实是一种高级话术,通常致力于社交平台表演高贵人生。通过特别反向描述,在看似不经意的自嘲中,展示出个人的优越感。活动举办过程中,社员只就自己的想法进行发言,不抨击对立方的观点,不刻意求取相同的想法和价值取向,完全尊重彼此的想法。活动现场反响热烈,社团成员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凡尔赛文学的想法,还收获了百家之言,提升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书籍推荐和时事评论这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和独特性,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是对心灵深处的拷问,亦是对人性的思索。
        (3)挖掘审美角度,鼓励自主创作
        审美是个人凭借“看、听”对这个世界形成的看法,需要在具备审美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审美活动获得审美情趣,形成个人审美观。校园文学社组织社员走出课堂,不间断地进行着文学鉴赏和写作实践等重要的审美活动,多方位开拓学生视野,让语文学习充满灵性。
        文学社团摆脱了应试教育的禁锢,社员可以用新颖的审美角度来欣赏作品,想要体会语言美就尽情朗诵,可以只看写作背景就感悟作品主题。清韵文学社日常活动中包括书籍阅读与推荐,这在无形中督促社员阅读经典名著,通过社员之间进行的书籍推荐则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长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学生自然具备良好的精神气质,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书籍推荐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鉴别文艺作品的水平,让他们学会关注文学本身的美,自由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从而在阅读、鉴赏、分享中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文学社举办原创诗歌朗诵活动,朗诵者将文字作品转化成有声语言进行二度创作,是在借语言作为切入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形象、情感以及意蕴美,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用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将内化的审美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审美塑造进程,可以帮助高中生领会诗歌的魅力。
        唐县第二中学的《清韵》由清韵文学社主办,旨在发表校内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审核《清韵》来稿是文学社的日常活动,要求社团成员能够对来稿作品客观地做出判断,鉴别出优秀的学生作品,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社员的审美鉴赏水平,为他们之后的写作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语文素养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文学活动实践中练习出来的。2019在“河北省自强之星征文大赛”中高中组16名获奖者中清韵文学社员占3名,社员付婉莹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10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文学社78名学生获奖,其中刘倩同学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赛国家级一等奖;张海洋、赵泽鑫、惠佳欢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赛国家级二、三等奖;2021年第十七届“”叶圣陶杯” 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文学社38名学生获奖,其中杨桐同学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赛国家级一等奖。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既要向课堂的 40 分钟要效率,又要向课堂之外更广阔的天地要收获。文学社团活动和课堂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互为倚靠。2020年,文学社社刊《清韵》被评为“第九届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报刊”,我校被评为“全国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
        好事已谐万家乐,千般思量更向前。让我们不断提升校园文学社策略,优化文化教育实施策略,从而使文学特色教育更够“味”、更有价值,用心沉淀、用智培育,打造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文学教育,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本文为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园文学社对高中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191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