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型活动中,班级家委会工作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毛惠贤
[导读] 学校家长委员会正是家委会的简述,在幼儿园内成立家委会,

        毛惠贤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幼儿园

        摘要:学校家长委员会正是家委会的简述,在幼儿园内成立家委会,主要是为了不断强化家长和园方之间的联系,进而关注幼儿在家庭、班级中的学习与成长表现。对此,本文就幼儿园开展大型活动,提出了下面几点有效的班级家委会工作策略,仅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大型活动;班级家委会;有效途径
        前言
        幼儿园通过和家长以及社区取得配合与联系,并合理采用多种教育资源,协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委会作为幼儿园办学的关键合作方,家园共育不但可以让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还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与进步。家委会应该树立主动、积极、规范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从而促进家园共育的工作进程,提升幼儿教育的效率,不断优化幼教的质量。
        一、注重家委会的主体地位
        要想改变目前教师与家长委员会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扭转家委会被动配合与服从的角色,家委会委员需要改变其已经内化的“惯习”,在班级活动中明确其主体地位。在家委会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中,委员可以从活动方案的产生、活动角色的分配、活动中的互动几个方面入手,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协商与沟通。首先,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活动方案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1】。
        例如,家委会可以主动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案;还可以主动邀请教师和家长进行“假日郊游”的活动,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活资源深化生活化教育理念。委员在活动角色的分配过程中,应该主动地突破班级教育场域中形成的权力定势,改变科层制的结构现状。委员们不仅应力所能及地配合与支持教师,还应与教师之间建立反馈机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教师沟通、互相协作。在活动中的互动中,教师和家委会之间可以采用“共同愿景”的指引,加强委员们参与大型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积极互动机制以增强两者间平等的合作精神。
        二、提高幼儿教师分权意识
        幼儿园教师是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协调家委会与全体家长、幼儿园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据我国的教育传统,教师被赋予了较多的权威,有的教师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利用知识文化权力在家长中居于领导地位,使得家委会受制于教师,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责和作用。教师为了改变家长委员会仅停留于形式上的参与者的局面,要从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重新审视家委会组织。在认识层面上,教师要树立起“家长是平等的教育合作伙伴”的意识,将家长由旁观者变为合作者和支持者,构建以合作和服务为核心的新型家校关系。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含义就是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教师应当认识到在促进幼儿发展上,家长与教师都承担着同样的责任,有着共同的需求,即促进幼儿园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活动方案的决策权、参与活动的提议权等。已有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是与学校文化高度相关的因素,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教师应真正将家长委员会看作是具有主体性和自治性的家长组织,重视家委会的合作伙伴地位,引导家委会通过相互配合,带动全体家长,在班级中构建家园共同体,争取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2】。
        三、明确家委会的正当职责
        公正即公平正义,在现代意义上,公正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要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平等、充分的机会。在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立足于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教育公正具体到班级家委会参与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家委会应代表全体家长中各个阶层家长的利益;另一方面,班级家委会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中,应该一视同仁,使全体家长尤其是弱势群体家长有着同样参与的权利与机会。
        四、关怀幼儿班级弱势家庭
        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更应该给弱势家庭提供更多的表达利益的渠道,这样才能建成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园合作共同体。在家庭教育中处于弱势的家长,往往因其自身效能感较低或社会资本占有较少,在家园活动中处于“灰色地带”,不被教师所重视。这时,家委会应主动与较少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的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和教育困惑,尤其是对该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家委会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主动了解这类家庭的困难及时为家庭扫清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的障碍,尽量保障每位家庭都有参与的权利并鼓励每位家庭的积极参与。
        五、完善家委会参与的制度
        在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班级教育场域成为了教师和家委会权力博弈的场所。因此,尽快出台与完善家委会的规章制度是家委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因为每一个幼儿园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应该按照各幼儿园的文化特色,进而拟定一份具有针对性地规范化制度。幼儿园班级家委会的章程应该明确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平等性原则,家委会与教师间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各委员应当享有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以及评议权。二是全面性原则,家委会的工作应面向全体家长,为全体幼儿服务,保障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组织的大型活中,从而为每个幼儿创设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三是主动性原则,家委会委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班级其他家长沟通,既要搭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还要建立反馈性机制,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及育儿需求【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开展的大型班级活动参与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方法途径,进一步深化家委会的参与活动力度,让家长深刻地感知与观察幼儿的班级教育氛围,从而是让其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大型活动当中。由此可见,家园合作不但能够为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还可以提升幼儿园的办学效率,最终使得家园活动取得理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素晴.家委會,讓班级工作“活”起来[J].山西教育:幼教,2018,000(008):P.16-17.
        【2】管风燕.家长志愿小组--让班级家委会"活"起来[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7,000(001):P.88-89.
        【3】米存芳.如何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J].文学教育,2020,000(003):P.178-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