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水利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蔡英娜
[导读] 摘要:水文监测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系统工程,是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界水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测量、分析和预警。
        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应急监测中心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水文监测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系统工程,是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界水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测量、分析和预警。水文监测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是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水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测量、分析和预警。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文监测;策略
        1水利电力工程对水文监测形成的影响
        1.1对河流生态环境形成的影响
        国内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及部分电力工程是傍河而建,或多或少会对河流生态环境形成一定影响。受本地域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工程修建及投运后,本地区的湿地面积会出现一定变化,水汽蒸发量增加较为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随之增加,区域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工程建设前期。工程投运时可能会导致较长时间内本地区大范围地表上滞留积水,在太阳光辐射作用下蒸发,水汽扩散至上空后,云层厚度增加,进一步诱导降水过程,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降水分布特征、降水时间等指标也不尽相同。
        1.2对水文站形成的影响
        水文站,被定义为在某流域范畴中建成的水文测站,并利用该站监测水文并采集相关资料的系统。若水文站地处水利电力工程下游,工程储蓄、放水、取水过程可能会扰乱自然流量规律,削弱所采集水文资料的真实度;若水文站建设在工程上游,下游蓄水作用会诱导水量回游现象发生、发展过程,势必也会影响水文监测工作进度及成效;若水文站被建设在水利工程周边,那么水文测验工作难度会更大,这主要是人为因素会对监测过程形成较明显的影响,造成监测获得数据难以真切呈现出自然条件改变状况。另外,因为水利电力工程的建设造成水文测站的搬迁、改建,增加了部分水文站的数据资料丢失、破损等情况发生的概率,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水文监测依据的完整性。
        1.3对水利工程径流形成的影响
        水利电力项目建成后,会使径流、河流在时空分布层面上出现一定改变,针对洪水灾害的袭击,水利工程肩负的职责以调整洪水水流、削峰与错峰以及调整蓄水量等为主。在某一时段中若水文条件相对较稳定,此时段水文数据基本无改变或改变微乎其微,则在工程蓄水作用下,上游水域可能会有一定改变,诱导水位上升过程,上游各河段水量增长,而下游径流量出现较明显的降低;若在抗旱保收的节气,水利工程欲要调节放水量,电力工程则需要增加取水量,则将会导致下游径流在极短暂时间内改变。
        2降低水利工程对水文监测影响的策略
        2.1完善监测规章制度,制定相关法律
        有效减少建设水利工程对我国水文资源监测的不利影响,需对水利工程的日常建设及对其影响及时做好技术沟通与信息交流,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不利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并充分结合工程建设中所可能产生的实际应用问题,针对性的研究制定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利用规章制度有效规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减少工程施工及完工的工程排水设施对下游河道及沿岸水流流动条件的不良影响。同时,国家也规定要及时针对我国水利监测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制定和研究完善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果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我国水文监测部门管理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或经济损害,水文监测部门则随时可根据修订相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对其提出异议,保证我国水文工程监测管理工作的正常合理运行。


        在具体实施水文监测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相关水文地理监测工作环境和相关水文监测特征情况来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思考,要及时选择比较专业且监测工作领域经验丰富的监测工作人员对相关水文监测数据资料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完善和综合管理,对于其中一些价值感知度不强或与实际相关水文监测情况信息不符的数据资料也要进行合适的保存处理,以利于保证相关水文监测数据的实时精准性。
        2.2引进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
        随着水文科学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展和进步,我国现代水文测量监测仪器设备和水文监测处理技术都已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有效缓解推进水利监测工程建设与实现水文监测管理条件有效保护间的矛盾,解决当前水文监测管理工作发展困境,降低广大职工劳动强度,进一步向人性化、自动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减少监测水流流动条件的自然变化,提高水文测量的科学精度与技术实用性,在当前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情况下必须也需要积极探索引进一批先进的新型水文监测管理设备应用来有效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阻力,以充分适应水文监测管理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实际相关技术需求。
        从我国现有自然水文地理监测测量设备结构来看,其在提高监测测量精度和复杂自然水文地理要素群的测量功能方面还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问题,功能单一的监测设备难以完全适应快速不断变化的自然水文地理环境的监测需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水文信息监测处理工作的质量准确性,避免水文信息泄露失真,引进先进的水文信息监测处理设备势在必行。
        2.3监测自动化和信息化
        目前水文、气象、水资源、山洪自然灾害、土壤水质等领域信息化网络建设已初步基本形成,各类气象数据采集信息分为多部门进行管理,缺乏有效信息集成和资源整合,应该按照相应国家标准和规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检测的自动和智能运行,从而满足实际需求。秉持着整合信息资源,进一步创新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结合“智慧水利”原则推进地区水文动态监测集气象传感、数据采集、无线通讯、信息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于四位一体的信息现代化网络建设,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先进、管理有效的流域水文资源监测服务体系,实现以自动水文监测数据为基础、人工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为技术补充、服务器自动接收网络存储数据为技术载体、计算机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数据为技术依托的区域水文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动态采集统计、分析的能力,为偏远地区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动态水文监测数据分析保障。
        2.4制定监测预案
        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水文行政部门应积极主动配合,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响应国家水利建设战略需求以及国家号召,在发展需要的关键时候应积极参与组织到上级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建设中来,同上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关部门共同出谋划策,做好各项协调推进工作。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战略号召的要求同时,应清楚的正确认识和看到水利发展带来的相关环境和社会问题,不能盲目进行水利的发展建设从而忽略水文监测的重要性。此外,水文资源监测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仅是发展的一个方面,应将提高自身监测专业技术素养作为发展的关键。水文水利监测管理部门人员应依照新的国家政策需要,结合各类水利监测工程实际的后期建设发展需求积极地研究措施,制定并提出完善相应的水文监测实施方案,以有效应对各类水利监测工程施工后期建设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工程,而水文监测管理也是一项基础性的经济建设管理工作,两者在国民经济建设规划与发展中相辅相成。水文监测工作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要有效减少水资源和水电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应不断加强提高水文监测人员技术的专业性和严密性,重视流域核心监测设备库建设及相关核心技术研发,提高流域水文管理监测工作精度,提高流域水文管理与监测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全国流域水文监测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利.刍议如何降低水利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1.
        [2]任建.关于如何降低水利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J].科技风,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