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武钢绿色城市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80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一项专业技术,在电子自动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等。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电气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电气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较为不利。基于这一背景,对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措施
1电气自动化技术简介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中工业结合科技的一项全新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机械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进而实现对电气化设备的远程控制。这种控制包括许多方面,如设备的数据分析、故障排查及使用过程中的实时监测等。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型技术,涉及计算机知识、机械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专业知识,并且它的使用范围也相当广,几乎任何可以用到电机设备的行业都有它的身影。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如下:首先,通过对设备的信息进行科学监控,可以使电机设备更加高效地运行,减少了大量能源的耗损,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其次,是减轻了许多电机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管理人员只需在电脑上就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实时化监控和管理;最后,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上,很多工业生产单位都需要这种技术和设备。
2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控制系统
2.1集中式的监控系统
集中式的监控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将单独的监控系统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从而达到监控系统的一体化。集中式的监控系统的监控目的是能够发挥出集中处理器的所有作用,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比其他系统结构设置简单,对防护的要求相对来说更低一些,然而,当在监控系统网络终端较多的情况下,集中式的监控系统就不太适合。在监控网络终端较多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线路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监控系统布线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导致更多资金、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增加了投资。若系统主机与终端位置相距较远时,就会使得驱动效率大大增加,在很多不确定的外界因素影响下,集中式监控系统就很难能够平稳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选择其他的监控系统模式来完成对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监控,以达到最好的监控效果。
2.2远程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的具体运作方式是以模拟电路为基础,从而对继电器和晶体管等原件合理地进行配置使用,因此,从时间角度上来看,该监控系统的应用时间较长。远程监控系统在正常运转状态的时候,收集和判断运行的数据信息是靠发电系统的软件来进行的,此过程中不需要其他软件进行辅助,这样一来,数据收集的严密性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导致远程调解和自我故障功能不能够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当发电运行系统缺失运行故障的预警时,会直接威胁到电网整体运行的安全性与平稳性,大大降低了监控系统的可利用性。
3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
3.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实现I/O的有效应用要对电网运行中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提高电网运行中数据管理和处理能力。如今科技发展不断创新,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电厂电气自动化研究的核心,同时在当代电力系统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电力系统能够更加安全、更稳定、更有经济性地进行运行。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就要求电网调度系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信息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风险,比如说电网调度系统将会面临不安全网络因素的威胁。总体来说,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基础上,还必须使得自身抗干扰能力加强,这么做是为了使电网调度系统能更安全更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
3.2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对此,国家为了解决需求量增加导致电力紧缺的问题,对电网设施的建设力度持续增加,提升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当分析电网调控运行工作时,研究电网大数据的分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还应该阐述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框架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稳定电网调控运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充分使用在建立模拟真实计算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辅佐复杂计算的进行,将预警系统形成一体化,有效及时地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防止电网运行中出现的系统崩溃、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等问题。为了使得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跟上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不得不改变其运用的方法,得益于此,智能配电系统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智能配电系统的产生不单单是简化了配电方式和提高了配电效率,更重要的是为配电网自动化创新和排除电网障碍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水电企业也因智能配电系统的产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4.1智能化
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可完善系统控制功能,减少控制误差,加强控制效果。现阶段,电气设备操作系统日渐复杂、精密,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融合应用人工智能进行设备的基本控制,只需输入对应的算法并学习,即可完成基本操作,使操作程序得以简化;还可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记录电气设备损耗、用户用电量等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荷,减少了电力企业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电力企业发电控制、电力输配送、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生产、输送中的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减少,这对于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4.2节能化
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紧缺,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生产运营管理中贯彻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理念。例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中,逐步精简操作平台,推动生产技术的高频化及传输线路的高效化发展,有效减少了电力生产、输配送中的能源消耗,兼顾了节能、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基本需求。同时,在变压器等电气自动化关键设备的设计中引进了节能理念,合理选择变压器材料及运行介质,采用换位导线设计,将变压器安装于电力消耗中心点位,有效降低了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科学应用无功补偿,分析电气设备运行参数,合理设定无功功率素质,满足设备电容数值及负荷量,定期检查线路设备无功运行情况。若线路整体负荷较大,就进行动态补偿;若线路整体负荷较小,就进行静态补偿,采取模糊投切方法,分担超负荷线路的供电压力。通过上述方式对无功损耗进行补偿,最终的节能效果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期间,需要促进其改革与创新力度的提升,并真正了解与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内容与关键点,这才可确保电厂在行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使其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另外,在当前环境中,电厂还应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力度,创建符合时代发展的自动化体系,实现电厂运行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纪力,韩财旺.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5(24).
[2]王宗宪.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