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纳海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是中国水土侵蚀流失的重要原因,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实现。近年来,小规模流域土壤和水的保持综合治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紧急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意保护土壤和水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管理土壤和水的保护工作,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局面。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效益
1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1.1 强化粮食安全管理,落实基层建设
小流域综合治理形式的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水、肥、土等的流失,从真正意义上将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土地生产资源,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对坝沟的治理与建设,可提升水池的蓄水能力与水沟的排洪能力,这对粮食安全是有积极作用的。
1.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居民收入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可改善区域内的农业耕作条件,也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于经济型的林果业来说,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够促进其快速发展。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强化技术与资金投入,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益。
1.3 保护生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水土保持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以提升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缓解部分全域沙漠化的问题,如退耕还林主要是增强沙漠化地带的植被覆盖率。植被的覆盖能够起到涵养土质和水源的作用,促进水土资源的循环利用,调节地表径流水资源。
1.4 防治污染,提升人类饮水安全
全面实施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上游河道垃圾在下游河道的堆积,从而保护水资源。牲畜粪便对水资源的污染威胁着人类的饮水安全,而“猪沼果”的开发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还能减少水资源污染,避免一些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2.1 林草措施
在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可以推广应用林果工程,在水土流失较多的区域结合土壤情况与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果树,栽种果树保持科学的距离。同时种植牧草,因为其具有很强的生长力,能培养肥力。通过果树与牧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实现预期治理目标,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经济增长做贡献。
2.2 农耕措施
农耕措施是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耕作农业时要注意不同的耕作方式适应的耕作环境有所不同,应结合区域地质、水温等因素选择更为合适的耕作方式。确定耕作方式后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保证农作物能与被侵蚀的土壤相适应,能够茁壮成长。此种方式便于储存水资源,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适当施肥,肥料能有效改善土壤,进而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
2.3 预防措施
水土保持的关键是预防,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给各家庭分发宣传画册,以村为单位做好媒体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地方群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识。第二,强化地方经济林建设,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依据进行培训,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应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激发农民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第三,保护水源地区,禁止农户毁林开荒、烧山开荒或在陡坡地、干旱地区铲草皮、挖树蔸等。
2.4 工程措施
可以通过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如山坡防护工程。
山坡防护是指细微改变水土流失区域的地形,实现含蓄水土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改变地形,应深入了解,考察周边地域环境,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地形防护方式。设计好方案后应安排专业人员详细分析,确保能通过改变地形起到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而不是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及应用
3.1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指标体系
结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特点,对生态指标、经济指标以及生态经济指标的体系进行分析。
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评价中,需要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其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按照自然环境、区域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治理状态,确定登记划分标准。例如,当区域评分<70分时,意味着综合治理生态经济系統建设未达标;若区域评价总分在70~80分时,意味着生态系统建设符合初级标准,区域生态环境呈现出初级良性循环的状态。当区域评价总分在80~90分时,为中级标准;评分>90分时,表示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达到了高效、稳定、协调的发展状态。
3.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应用
3.2.1工程治理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情况下,为了更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通过工程治理方法的落实,可以将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作为核心,提高地表对雨水的渗透效果。通常情况,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工程治理中,基本措施包括以下3个方面。1)治坡措施。治坡措施主要是针对高原、丘陵的坡面,治理中将坡面的角度控制在<15°的状态,通过农田相互连接进行高线整理,梯田的宽度要应保持在3.5~11.5m。应注意的是,梯田内部排水沟设计需适当加深树木根部厚度,提高土壤肥沃性。2)治沟措施。在水土综合防护中,治沟工程需将合理性渠道设计作为重点,通过拦蓄结合方法,将汛期雨水集中处理,有效避免土地资源缺水及干旱的问题,提升治沟工程的防治及处理效率。3)小型水利工程的防护。结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方案,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的设置,在暴雨时期增加拦蓄设施,更好地提高对区域农田的保护,避免洪涝灾害对区域生态造成的影响。
3.2.2林草治理
在水土流失问题分析中,落实林草防治方案。结合区域特有产业进行保水治理,通常,林草治理方案包括以下3个方面。1)水保林防治措施。通过分析水土流失问题,在林草防护中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苗木栽植。应注意每年的3月可开始种植树木,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2)对于种植完成后的苗木,应定期松土、修剪,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提高苗木成活率,为区域水土环境保持提供保障。3)经济林种植过程中,防护部门需根据小流域环境特点,确定经济林种植方案,以增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而且,在经济林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提高水土保持水平,防护部门根据以往经验,确定适应性的防治方案,提高苗木成活率,为水土防治以及区域的经济化发展奠定基础。
3.2.3封育治理
在水土流失问题的封育治理中,落实林木种植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也可避免水土隐患。因此在封育措施落实中可通过养护方案的落实、封育治理措施的确定等,设置醒目标志,增强人们对封育治理的认识,以提高林木种植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同时,在具体水土环境保护中需以生态效益出发,通过水土保持以及工程治理方案的落实等提高生态环境的协调价值,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满足当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结束语:
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福祉。当前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应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焦爱玲.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甘肃农业,2017(23):45-46.
[2]陈占岭,杨洪涛,郭灵敏.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配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8):10-11.
[3]王铎,高全兵.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探析[J].内蒙古水利,2016(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