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鑫兴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9
摘要:在城市园林和绿地中应用地被植物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景观水平,还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和绿地中的有效应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的城市生态环境,使现有的城市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合理地将地被植物应用于城市景观和绿地中,也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景观和经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绿化成本,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被植物;城市园林绿地;应用
1地被植物功能分析
1.1生态功能
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地建设中的应用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因为地被植物的根系生长发育较为发达,所以地被植物在地表覆盖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起到城市绿地面积扩增的作用,并避免土壤在雨水冲击过程中出现流失的现象,进而大幅度提升绿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1.2景观功能
地被植物具有较为丰富的色彩,并且品种也呈现出多样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花草、灌木等植物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立体结构的构建,进而大幅度提升园林整体的观赏效果。同时,地被植物的应用还可以起到衔接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通过对草本地被以及彩叶地被等地被植物的科学设计,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凸显出园林的自然性。此时,不同的地被植物在不同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进而使园林整体效果的不断变换[2]。现阶段园林建设中,地被植物起到烘托景观的作用,例如地被植物可以当做配景应用在花坛边缘,或是利用地被植物进行柔化过渡,实现对硬质景观的柔化。
1.3经济功能
地被植物具有生命力强、植物小、覆盖范围大的特点,所以地被植物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在使用寿命方面表现也较为出色。在具体园林建设过程中,针对乔木、灌木等植物的种植,存在较长的生长周期,而结合地被植物的应用,则可以起到弥补作用,并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观赏性,可以体现出地被植物具备经济功能。另外,在植物后期维护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经济性,例如后期实际维护中,地被植物所需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在人力成本消耗方面,也表现出消耗小的特点。此外,部分地被植物自身除具备观赏价值之外,还具有食用、药用价值,例如金银花、芍药等。
2地被植物配置性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挑选地被植物种类,确保当前的城市绿化水平能满足居民生活要求。由于地被植物种类较多,在设计城市园林绿地时,应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有效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水平。配置地被植物时,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被植物的生存特性和立地条件,确保其能被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同时,还应详细了解城市的气候环境,确保地被植物能够成活,控制城市建设成本。此外,还要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制订不同的培育方案,有效提高地被植物的种植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2.2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除了要满足地被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还要通过艺术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具体的园林设计中,能够确保地被植物与园林建筑风格相匹配,使当前的园林建筑更加协调,提高城市建设美观性。同时,还应尽可能突出城市园林绿地的特色,使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风格。另外,由于不同植被高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园林绿地设计中,需要科学、合理搭配植被高度,从而使园林设计有着一定的层次感,有效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水平。
2.3地域性原则
遵循地域性原则,确保地被植物更好地生长。
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且植物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在选择地被植物时综合考察城市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地被植物,以此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效果。乡土植被作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地被植物种类之一,相较于其他地被植物来说,有着更强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要求。同时,由于乡土植被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较小,大面积种植可以有效控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本。乡土植被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的应用,还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城市建设风格,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城市园林建设的艺术要求,使城市园林有着更高的观赏性。
3地被植物与园林要素的搭配
3.1地被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要合理应用地被植物,根据园林建筑风格选择合适的地被植物种类,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观赏性。由于园林建筑较为僵硬,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应用地被植物,从而有效实现园林建筑风格的软化,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注意不同地质情况对地被植物种植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相对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还应当注意植被颜色与建筑颜色之间的联系与呼应,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的观赏效果。
3.2地被植物与山石的搭配
除了与园林建筑的搭配,还应当注意地被植物与山石之间的搭配,以期更好地满足园林绿地建设的艺术性要求。通过地被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能够使园林中的山石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有效提升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山石特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地被植物,使园林景观能够与园林建筑风格相适应,进而满足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要求。例如,常春藤、五叶地锦等藤蔓地被植物,点缀于山石边,不仅可以营造别致的景观,而且还可以显得趣味盎然。
3.3地被植物与水体的搭配
在水边配置地被植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水的曲线、流动感及生态环境,尽可能选择耐水湿、耐荫的地被植物,既能够增加水景趣味性,还可以丰富水边的色彩。不论是土岸还是石岸,都接近水,可以为其选择具有较高耐水性的地被植物,如鸢尾等,与水体、常绿的乔灌木形成鲜明对比,实现景色优雅宜人的效果。冬季可选择一些花色较为艳丽,耐寒的地被植物,丰富其色彩。
3.4地被植物与园路的搭配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园路主要包括了主路、小路和交叉路等。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地中,主路宽度一般较大,而且经常采用乔+灌+草的3层立体结构,其既可以弱化路面边界,还可以提升园林景观观赏性。同时,小路路面宽度小,加之小路的距离较短时,为了避免种植种类过多而产生的杂乱现象,最好选择种植一种地被植物。如果小路的距离较长时,最好选择2种及以上交替种植的方式,避免出现沉闷的感觉,例如连翘与丁香的组合能够增加小路幽深的意境,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效果。同时,在路径边界还可以结合其特点镶嵌一些草本地被植物,以达到划分路径空间的目的。交叉路口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又被称之为中间绿岛,其一般处于视线的交点,因此,可以作为主要的景观进行布置。在地被植物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交叉路口本身的面积大小,如果路口花坛面积相对比较小时,一般选择单一的草本地被植物,或者选择2种矮生花灌木地。如果路口花坛面积比较大时,选择备具备一定数量、且颜色不同的花灌木和小乔木,并与其他的下品相互结合,从而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在花坛周边可以种植常绿的草本地被植物,不仅能够彰显主景,而且还能够与硬质路面景观实现有效衔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地被植物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意被地被植物的科学应用,明确地被植物的具体应用功能,并根据目前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蔡明,胡军伟.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探析[J].环球市场,2016(22):112.
[2]徐中民,王红菊.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园艺与种苗,2012(7):84-87.
[3]马欢,李梦月.地被植物的特性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4):136.